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白鹈鹕

2022-07-11 16:40:36 百科资料

白鹈鹕(学名:Pelecanus onocrotalus),俗名又称犁鹕, 逃河, 淘鹅,塘鹅,淘河,,(夸鸟)鸭。繁殖都在欧洲东南地区,越冬在亚洲西南部以至非洲。在中国见于新疆(天山西部, 准噶尔盆地西部和南部水域, 塔里木河流域), 青海湖。

  • 中文学名 白鹈鹕
  • 拉丁学名 Pelecanus onocrotalus
  • 别称 犁鹕、淘河、塘鹅、鹈鹕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形态特征

  大型水禽,体长140~175cm。体形粗短肥胖,颈细长。通体白色。嘴长而粗直,铅蓝色,嘴下有一橙黄色皮囊。繁殖羽头后部有一簇长而窄的白色冠羽。黑色的眼位于粉黄色的脸斑上极为醒目。胸有一簇黄色长的披针形羽毛。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内翈黑褐色,羽轴白色;次级飞羽外翈白色,有时亦延伸至内翈。头、颈和长的冠羽缀有粉黄色,有时扩展至上背和肩。嘴铅蓝色,嘴尖和上下嘴缘红色。脚肉色。幼鸟头、颈、背中部和下体白色,头和颈缀有赤褐色,其余羽毛淡褐色,羽缘较淡。飞羽和尾羽较暗,大覆羽缀有银灰色。相似种卷羽鹈鹕个体较大,嘴灰色,喉囊鲜红色,脚黑灰色,体较灰,飞行时翼下仅翼尖为黑色。

白鹈鹕

栖息环境

  白鹈鹕主要栖息于湖泊、江河、沿海和沼泽地带。

生活习性

  食性:它主要以鱼类为食。

白鹈鹕

  习性:常成群生活。善飞行,亦善游泳,在地上亦能很好的行走。飞行时头向后缩,颈弯曲成S形,两翅鼓动缓慢而有力,也能像鹰一样在空中利用上升的热气流来回翱翔和滑翔,但通常没有鹰飞得高。在水中游泳时,颈常曲成乙字形,并不时地发出粗哑的叫声。​

繁殖方式

  ​成群在一起营巢。营巢于湖中小岛和湖边芦苇浅滩、河流岸边和沼泽地上。繁殖期4~6月。置巢于芦苇丛中浅水处或湖边泥地上,也在树上营巢。巢结构较为庞大,由树枝、枯草和水生植物构成。每窝产卵2~3枚,少有4枚。卵刚产出时为白色,孵化后变为黄褐色,大小为80~102mm×53~65mm,平均95mm×60mm。

白鹈鹕

  白鹈鹕春季于3~4月,秋季于9~10月在越冬地和繁殖地之间迁徙。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欧洲南部、非洲大部分国家、亚洲中部和南部等地;偶见于欧洲其他地区(西部、北部)、非洲西北部、阿曼及阿联酋等地。塞尔维亚、黑山、斯里兰卡境内近绝迹。匈牙利境内已绝迹。

白鹈鹕世界分布

中国分布

  新疆(天山西部,准噶尔盆地西部和南部水域,塔里木河流域),青海湖。

亚种分化

中文名拉丁属名定名人
白鹈鹕PelecanusLinnaeus

保护级别

  • 列入中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属二类保护动物。
  •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二级 生效年代:1989
  •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未定 生效年代:1996
  •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