疍歌

疍歌又称咸水歌,是一种广东省的地方民歌。水上居民喜爱唱咸水歌,又称"疍歌"。"咸水歌"为陆上人的称呼。
一般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一为这种歌多是咸水地区(多指珠江三角洲)群众所喜爱的一种调式,因此称为"咸水歌"。
一种认为咸水歌多是以男女爱情和调情逗爱为主要内容,是"咸湿歌"(风流庸俗)。
现在人们只作为一种民间曲调名称而应用,内容唱什么,是另一方面的问题,并且现在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分
陆上人家还是水上人家,都爱唱咸水歌。屈大均在《广东新语》卷十二中提到:"疍人亦喜唱歌。昏夕两舟相
合,男歌胜则牵女衣过舟也。"可见远在明清之时,蛋民就以唱歌作为青年男女择偶和文化娱乐的一种手段。
- 中文名称 疍歌
- 别名 咸水歌
- 特点 七言四句
特点
咸水歌一般为七言四句,中间可自由衬词和拖腔。曲调简单,行腔滞板,男女对唱时,则男唱前两句,女唱后两句,结尾多用"疍"、"姑妹"、"兄哥"等词。
元素
东莞市已累计收到各界推荐来的1400多个东莞元素,涉及东莞的生态环境、风景与景点、美食、产业经济、城市精神、人物、街镇、历史、文化、民间艺术、节庆、体育、植物、交通、水利、酒店等16大类。
示例
《羊城竹枝词》云:
渔家灯上唱渔歌,一带沙矶绕内河;
阿妹近兴咸水调,声声押尾有兄哥。
关于广州水上居民唱歌的情景,《中华全国风俗志》(上篇)有一首《粤曲》(梁佩兰作)写道:
琵琶洲头洲水清,琵琶洲尾洲水平;
一声欺乃一声桨,共唱渔歌对月明。
可见当时疍民唱歌之普遍。疍民不仅唱咸水歌,许多陆上人所普遍爱唱的龙舟歌、木鱼歌等,他们也爱唱。水上居民所传唱的歌谣,许多精品已被广东省文化工作者收进了《中国民间歌谣集成。广东卷》(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统一编纂的民间文学类书)。
早期疍歌今已不多见,现转录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教授1927年所编辑出版的《疍歌》两首如下:
日落西山是夜昏
日落西山是夜昏,啰,点起孤灯照孤房,啰。
日来想兄幼①得暗,啰,冥②来想兄到天光,啰。
竹叶生来叶叶尖
竹叶生来叶叶尖,啰,咸菜炆鱼免用盐,啰。
好石磨刀免用水,啰,好个老契 ③免用钱,啰。
芫荽开花满园香,啰,兄当无仫妹无左,啰。
兄当无仫单身哥,啰,妹当无左守空房,啰。
巴豆开花白抛抛,啰,妹当共兄做一头,啰。
白白手腿分兄枕,啰,口来相斟④舌相交,啰。
头帆挂起尾正正,啰,中帆挂起船要行,啰。
大船细船去到了,啰,放掉俺妹无心情,啰。
有情阿哥,哥呀!睇你不过二十人仔,
长得又强又壮咯,兄哥!你摇起船曝快如箭咯,
每次见到哥你,我块面都热辣辣呗,
我想话过你知呢,妹爱你唧心肠呀哩!
注释: ①幼:等不及。意希望快快天黑。 ②冥:夜。
③老契:朋友,此指情人。 ④斟:吻。
"一条绿带穿城过/船家渔船江中游/渔歌好比邕江水/直泻百里不断流……"在南宁市邕江边的江滨休闲广场,稍微留心,就会看到10多位上了年纪的阿婆用特有的腔调哼唱这样的歌曲。由这些阿婆组成的歌唱队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水上疍歌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