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生物风化作用

2022-07-08 21:49:34 百科资料

岩石在动、植物及微生物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称为生物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主要发生在岩石的表层和土中。生物风化作用有物理的和化学的两种方式。

  • 中文名称 生物风化作用
  • 类别 物理现象
  • 含义 岩石一定条件下发生的破坏作用
  • 方式 物理的和化学的两种方式
  • 影响 岩石破碎

  地表岩石在生物活动的影响下遭到破坏的过程,称为生物风化作用。生物对岩石的破坏有两种方式:

  ①生物的机械破坏植物根部在岩石裂隙中生长,迫使裂隙扩大,引起岩石崩解的过程,称为根劈作用。人类的工程活动会大大加速对岩石的风化过程。

  ②生物的化学破坏生物通过新陈代谢及其遗体腐烂后对岩石进行分解的过程,称为生物化学风化作用。植物和细菌在新陈代谢中常分泌出有机酸、硝酸(HNO.)(HiCO,)、亚硝酸(HNO2)、氢氧化铵(NH.OH)等溶液,一方面植物通过它们汲取岩石中的某些成分作为养分;另一方面这些酸类溶液使岩石受到腐蚀,从而改变岩石、矿物的性质、结构和成分。生物死亡后,其遗体逐渐腐烂分解,形成一种暗黑色的胶状物-腐殖质。腐殖质在自然条件下,能使硅酸盐分解而生成腐殖酸盐,易随水流失;腐殖酸还能使难溶的Fe:O,还原为易溶的FeO,加速某些矿物的分解。

  上述三种风化作用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相互促进、彼此联系的。物理风化使得岩石破碎,从而增大了岩石与水溶液等的接触面,有利于化学风化的发生;化学风化降低了岩石强度,又促进物理风化的加强。在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中又有生物活动的因素。从地域性而言,只是在某种环境下,某种作用显得突出而已,如在炎热、潮湿的气候区以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为主;在温湿地区以化学风化为主;在寒冷、干旱地区以物理风化为主。岩石的风化是由表及里的,地表部分受风化程度最显著,由地表往下受风化作用的影响逐步减弱以至消失。因此,在风化岩层剖面的不同深度上,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有明显差异。从工程地质的角度,一般把风化岩层自上而下分为四个带:全风化带、强风化带、中风化带和微风化带。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