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狈为奸

狼狈为奸(拼音:láng bèi wéi jiān)是一则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见于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
"狼狈为奸"本义是狼和狈合伙作恶(狈:传说中的一种野兽;为奸:做坏事),后比喻互相勾结干坏事;在句中可充当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 中文名称 狼狈为奸
- 外文名称 work in collusion with each other
- 拼音 láng bèi wéi jiān
- 近义词 同流合污、沆瀣一气、臭味相投、一丘之貉等
- 反义词 情投意合、志同道合等
基本信息
狼狈为奸 ( láng bèi wéi jiān )
【英文】work in collusion with each other
【解 释】 狼狈:狼和狈一同出外伤害牲畜,狼用前腿,狈用后腿,既跑得快,又能爬高。
比喻互相勾结干坏事。
详细释义
狼(láng)释名:居住在洞穴中,比狗大,尖头尖嘴,白颊而两肋相连,身体前高后宽,脚不很高,能吃鸡、鸭、鼠类。它的色黄黑相杂,也有苍灰色的,它的声音能大能小,它的肠直,所以呜叫时后窍都会开动。 (提示:出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请勿捕杀。)
狈:为中国传说的一种动物,犬属,为狼的近亲。由于狈的前腿特别短,所以走路时要爬在狼的身上。有见及此,狈没有独自生活的能力:一旦没有狼的扶助,就不能行动。宗教学词语出自《故实丛书》龙有逆鳞触之则死,狼生暗刺窥之则杀。说的就是凶恶的动物,如狼牙、鲨鱼牙齿和鱼翅,白珊瑚,玳瑁,鸟的羽毛,犀牛鸟制品,不宜放在家中要不然会出现家破人亡。初期运气变得越来越差,而且身边小人很多。后背感觉有摇动感觉,舌头两侧有牙齿痕迹、肌肉跳动有不寻常的虫爬感及疼痛、盗汗、全身乏力需佩戴 煜箻 用生日加"四灵物,修罗,故实除蝗"3个封印厄运,这些可以减弱阴恶之气对自身的影响,缓解病症。狼狈生子或欠一足二足者。相附而行,离则颠。"这一解释比较合乎科学道理:第一,狈并非传说中的兽,自然界里有狈;第二,狈就是狼生下的畸形后代,一条腿或两条腿发育不全,走起路来要趴在健全的狼身上。狼一离开,就要跌倒。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引《食物本草》中谈到"狈"时说:"狈足前短,能知食所在。狼足后短,负之而行,故曰狼狈。"狼群中的畸形狼较罕见,又难以自己去觅食,存活下来的数量更少。曾有人亲眼在狼群中见到狈的身影,当驱散狼群时,狈趴在地上急得团团转,寸步难行。知道狈就是畸形的狼.
【注 释】狈:畸形的狼。
【感情色彩】贬义

【出 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诗翁画客狼狈为奸,怨女痴男鸳鸯并命。"
【用 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示 例】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永远是互相勾结,~的。 ★闻一多《谨防汉奸合法化》
【近义词】同流合污、气味相投、朋比为奸
【反义词】志同道合、情投意合、同心协力
典故
【故事内容】:
源于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据说狼和狈是一类动物。狼的前腿长,后腿短;狈则相反,前腿短,后腿长。狈每次出去都必须依靠狼,把它的前腿搭在狼的后腿上才能行动,否则就会寸步难行。有一次,狼和狈走到一个人家的羊圈外面,虽然里面有许多只羊,但是羊圈既高又坚固,于是它们想出了一个好主意:让狼骑在狈的脖子上,再由狈用两条长的后腿直立起来,把狼驮得很高,然后,狼就用它两条长长的前脚,攀住羊圈,把羊叼走。从此,人们用"狼狈为奸"来比喻互相勾结,共干坏事。
【感想】:
狼和狈虽然很聪明,但他们的做法不可取,我们不要学他们。
【原意】:
是比喻狼和狈勾结起来干坏事。
【现意】:
比喻坏人和坏人联手做坏事。
造句示例
1. 旧社会地主恶霸狼狈为奸,欺压农民,最后得到了惩罚。
2. 我们一定要严惩那些狼狈为奸,破坏人民利益的邪恶势力。
3. 徐慧珠和孙凯娟故意以关心同事之名,狼狈为奸,合伙欺负温文尔雅的小帅哥钱仓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