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血管瘤
毛细血管瘤是血管瘤的一种,较为常见,属于血管畸形。由扩张和增生的毛细血管网构成,包括草莓状血管瘤及葡萄酒色斑。多见于婴儿,大多数是女性。大多数为错构瘤,但如果其增大速度比婴儿发育更快,则可能为真性肿瘤。许多患儿的毛细血管瘤在1岁内可停止生长或消退。
- 挂什么科 内科
- 哪些症状 鲜红斑痣、呈鲜红色或紫红色、与皮肤表面平、界清外形不规则、大小不一
- 好发人群 任何年龄
- 需做检查 血常规、B超、组织检查、血压
- 引发疾病 新生儿斑痣、葡萄酒色斑、蜘蛛形痣、草莓状毛细血管瘤
临床表现
毛细血管瘤根据其特征不同可大致分为三类:
1.毛细血管型血管瘤
肿瘤是由大量交织、扩张的毛细血管组成。表现为鲜红或紫红色斑块。与皮肤表面平齐或稍隆起,边界清楚,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以手指压迫肿瘤时,颜色退去;压力解除后,颜色恢复。
2.海绵状血管瘤
肿瘤由扩大的血管腔和衬有内皮细胞的血窦组成。血窦大小不一,有如海绵状结构,窦腔内充满静脉血,彼此交通。表现为无自觉症状、生长缓慢的柔软肿块。头低位时,肿瘤因充血而扩大,恢复正常体位后,肿块即恢复原状。表浅的肿瘤,表面皮肤或黏膜呈青紫色。深部者,皮色正常。触诊时肿块柔软,边界不清,无压痛。挤压时肿块缩小,压力解除后则恢复原来大小。

3.蔓状血管瘤
主要由扩张的动脉与静脉吻合而成。肿瘤高起呈念珠状或蚯蚓。扪之有博动感与震颤感,听诊有吹风样杂音。若将供血的动脉全部压闭,上述之博动及杂音消失。
病情诊断
一般实验室检查结果无特异发现。对于较表浅,肿瘤较局限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对于较深部位发病或肿瘤巨大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B”和“A”。颈部X线摄片对于了解深层瘤体大小、范围或瘤体是否侵袭颈椎或喉部软骨有一定价值。如果术前做血管造影,可了解血管瘤的营养支,则在血管瘤两端结扎供应血管,可减少术中出血,有利于血管瘤全部切除。
根据临床表现颈部血管瘤一般诊断不困难,但如侵犯颈深部的一些重要器官如颈动脉、喉部,应特别注意。穿刺瘤体对诊断很有帮助,如抽出血液,即可确诊。
病因
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在早期血管性组织分化阶段,由于其控制基因段出现小范围错构,而导致其特定部位组织分化异常,并发展成血管瘤。在胚胎早期(8~12月)胚胎组织遭受机械性损伤,局部组织出血造成部分造血干细胞分布到其他胚胎特性细胞中,其中一部分分化成为血管样组织,并最终形成血管瘤。
预防
避免摩擦:避免摩擦要从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做起,因为孩子的皮肤很脆弱,特别是有血管瘤的孩子皮肤更脆弱,孩子的衣服最好是选技全棉柔软的质地,可以减少硬物刺激。孩子可以正常的洗澡,只是洗完后,最好还要用毛巾来回的擦,用干毛巾蘸干水滴即可。有血管瘤的孩子要经常修剪孩子和孩子家长的指甲,不管有没有血管瘤的孩子,都需要经常修剪指甲。
孕妇注意增减衣服,关注气候变化,预防疾病的发生,尽可能不要用药,因为一部分疾病需要结合激素治疗,而血管瘤的发病原因很大程度上和雌激素水平有关,另外避免使用香水、化妆品,一部分化妆品含有激素类药物,长期使用容易造成人体激素水平失调,成为血管瘤的诱导发病原因。
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洁,温度和湿度,避开重工业地段,以免废弃对环境的污染,造成血管瘤的诱发因素,据研究资料显示,在重工业地区,血管瘤的发病几率远远高于其他地区。
注意多食用生态食品,减少人工饲养食品的摄入量。比如:农场养殖的鸡、鸭、猪等家禽、牲畜,因为养殖饲料很多含有生长激素,长时间大量的食用,容易导致人体激素水平失调。
常规治疗
1、手术切除
直接采用手术切除可以快速有效的去除病症,不足之处在于可能留有疤痕。
2、放射治疗
同位素和X线的治疗原理较为相似,均是利用放射线的能量来治疗病损,如治疗过量常引起放射性损伤,这种放射性损伤将是不可逆的,最终会导致疤痕的形成。相比之下,同位素的放射剂量不容易控制,一旦给予皮肤一定剂量的治疗,这种剂量将是终身的,不能再进行类似的放射治疗。X线的治疗剂量容易控制,但同样存在放射性损伤的危险,最终留下疤痕,而且这两种治疗方法疗效非常有限,一般只能使胎记稳定下来,不发展,而想要真正使毛细血管瘤完全彻底地消除,可能性不大。
3、激光照射
利用Q开关脉冲染料激光器,通过采用585nm的波长、理想的脉宽及多种光斑,特别适合治疗多种皮肤疾病。释放的585nm的激光为血红蛋白吸收的峰值,可穿透表皮进入真皮,而极短的脉宽可破坏毛细血管且不导致周围组织热损伤,容易留下疤痕。
4、复美达(海姆泊芬)光动力疗法
治疗原理:是将第二代的新型光敏剂(海姆泊芬)通过静脉途径注入体内,海姆泊芬经静脉注射后立即在血液中形成浓度高峰,并被血管内皮细胞迅速吸收,而表皮层细胞吸收尚很少,因此光敏剂的分布在血管内皮细胞与表皮层细胞间形成明显的浓度差。此时给予穿透表浅、可被血管内皮细胞选择性吸收的特定波长的光照射,使海姆泊芬产生单态氧等光毒物质,使富含海姆泊芬的患部扩张畸形的毛细血管网被选择性破坏,而覆盖于扩张畸形毛细血管网上的正常表皮层因不含海姆泊芬不受损伤,位于扩张畸形毛细血管网下的正常真皮深层组织则因激光穿透浅、难以达到有效激发量而得到保护。
以往国内开发的光敏剂如YHpD(光卟啉)、HpD(血卟啉衍生物)均为多组分的混合物,组分复杂,难以实现稳定、规范的质量控制,且在体内排泄缓慢,使用后皮肤的光敏反应持续1至3个月,部分患者甚至长达6个月。这给治疗后的护理和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很大不便。
海姆泊芬(HMME,血卟啉单甲醚)在体内分布迅速,清除较快,不易蓄积,从而克服了光动力疗法的主要副作用——正常组织的持久性光毒反应,患者只需避光数天即可。极大的方便了临床治疗,进一步完善了光动力疗法。
目前毛细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已经较为成熟,可根据患者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