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角山矾

棱角山矾(学名:Symplocos tetragona Chen ex Y. F. Wu )山矾科山矾属乔木。小枝粗壮黄绿色,叶革质,狭椭圆形,穗状花序,基部有分枝,花冠白色,花丝基部联生成五体雄蕊;花盘有毛和腺点,花柱柱头盘状。核果长圆形,核骨质,花期3~4月,果期8~10月。
棱角山矾树形呈宝塔形或伞形,四季青翠,枝条自然分布稠密均匀,其花多,色白且香,随风飘溢,是庭园绿化及生态风景林中一种新优树种。 可庭园绿化及行道树 、风景树,也用于工厂厂区园林绿化。
该树种适生性广,抗病虫能力强,耐寒,零下5~8℃未见冻伤,抗污染,对CO2、SO2等有毒有害气体有很强抗性,为城市绿化新优树种。
- 中文名 棱角山矾
- 学名 Symplocos tetragona Chen ex Y. F. Wu
- 别称 留春树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形态特征
乔木。小枝黄绿色,粗壮,具4~5条棱。



叶革质,狭椭圆形,长12~14厘米,宽3~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粗浅齿,两面均黄绿色;中脉在叶面凸起,侧脉每边9~14条,纤细,在叶面不明显,在叶背明显凸起;叶柄长约1厘米。
穗状花序基部有分枝,长约6厘米,其分枝长约3厘米,密被短柔毛;苞片卵形,长约3毫米,小苞片横椭圆形,宽约3毫米;花萼5裂,长约4毫米,无毛,裂片圆形,稍长于萼筒或等于萼筒,有缘毛;花冠白色,长约6毫米,5深裂几达基部,有极短的花冠筒,裂片椭圆形;雄蕊40~50枚,花丝基部联生成五体雄蕊;花盘有毛和腺点,花柱长约3毫米,柱头盘状。核果长圆形,长约15毫米,直径约8毫米,顶端宿萼直立,核骨质,分开成3分核。花期3~4月,果期8~10月。
生长习性
生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杂木林中。
棱角山矾喜温暖湿润气候,耐阴、耐寒力都较强,在肥沃、深厚的黄棕壤或黄壤里均生长良好。深根性,侧根发达,萌芽力较强,生长中速。
地理分布
中国湖南(永州)、江西(庐山)、浙江(杭州玉泉后山有栽培),模式标本采自杭州玉泉(由庐山引来)。
栽培技术
种子处理
棱角山矾的种子是陆续成熟的,10月份,待种皮变成蓝黑色时,便可采集。采得的果实可堆沤3至5天,待果皮软熟后装入布袋反复搓洗,淘去果皮及杂质即可得到种子。种子含水量应保持在30%左右,忌失水,不宜日晒或干藏。需要时可以果实状态包装运输,运达目的地后再行调制。也可不进行调制而带果皮播种。调制出的种子贮藏时需混以湿沙,贮藏期在半年以内。种子在播前或处理前应吸透水。种子透水性良好,浸种24小时后种胚能吸胀水分,种子吸水量可达到30%至40%。
棱角山矾种子既有种壳导致的强迫休眠,又存在着生理休眠。强迫性休眠可用酸蚀处理,一般用比重1.84 的浓硫酸酸蚀5.5小时后置流水中冲洗18小时,减少种壳对种胚的约束,增加种皮的透气性。处理可解除棱角山矾种子的生理休眠。两者配合,在强变温条件下,才能使棱角山矾当年播种出苗率达到较高水平(44%)。两种效果比较好的方法如下:
⑴经55小时酸蚀处理后再采用500毫克/升赤霉素浸种24小时并晾干,湿沙层积3个月,在容器中铺放一层湿沙再铺一层种子,铺至多层后用塑料布包扎容器,置于土坑。干燥时滴加500毫克/升赤霉素溶液。
⑵将55小时酸蚀处理后湿沙层积3个月的种子采用变温处理(1℃ 至5℃处理16小时后再在20℃环境中处理8小时),当年发芽率比较理想,达到40%以上。单独或复合处理方法处理过的种子当年发芽率均不太高,要待第二年方可萌发。
育苗播种
⑴整地做床:苗圃地采用拖拉机耕地开沟,人工细致整地作床。施复合肥1500kg/hm2作基肥。苗床宽100cm、高20cm,床面均匀铺上厚约1cm的黄心土,沟宽30cm。圃地用呋喃丹消毒。
⑵播种方法:种子处理完毕后,采取条播方式播于圃地。播种量为750kg/hm2,播种后覆盖2cm左右的黄心土,再用经过消毒的稻草覆盖5~10cm,这样可起到保湿和抑制杂草的作用。
⑶苗期管理:在种子萌发后,采用留床培育更佳。苗期管理主要有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经常保持苗床湿润,发现覆盖稻草霉烂及时更换,排除沟内积水。出苗期用65%的遮阳网遮阴,以免幼苗受阳光灼伤。大量出芽后,要及时拔草和锄草,以免杂草与苗木争肥。5~8月份分别追施尿素3~4次,施肥量由第1次的45kg/hm2逐渐增加到75kg/hm2。为增加苗木的抗寒能力,9月份叶面喷施1次磷酸二氢钾。9月底后停止施肥和灌溉,以利苗木安全越冬。病虫害防治,采用敌百虫和杀虫双混合喷施4~5次,以防治虫害。
扦插繁殖
⑴材料
①插条选择。选取实生苗中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木质化或半木质化枝条作插穗。
②插床与基质。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管理方便的圃地作基地。搭建高1.8~2.0m的塑料大棚,大棚上覆盖50%的遮阳网,在温室内作畦面宽100cm、沟宽30cm的插床,长度适宜,插床地面及两侧壁要尽量平实。扦插基质以黄心土为宜,厚度20cm左右。插前基质用高锰酸钾500~600倍液消毒。
③生根促进物质与插穗消毒剂。选择50mg/kgIBA生根粉作生根促进物质,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作插穗的消毒剂。
⑵方法
插穗采集与处理。每年的5月,选择晴天或阴天,剪取当年生半木质化的健壮春梢为插穗。插穗采集后剪成10~12cm长的短穗,留2片顶叶。插条剪好后,将其基部1~3cm浸入50mg/kg生根粉液中2小时。
插后管理
①保湿:在插床的两侧边缘,用竹条每隔1m左右设1支架搭拱棚,拱高0.6m左右,在架上覆盖薄膜和透光度65%遮阳网遮阴。两侧和两端用土压实。
②肥水管理:扦插之后马上用水浇透,每隔4~5天观察1次,并根据苗床湿度进行补水,以保持拱棚内的湿度,促进生根。30天后抽样检查插条生根情况,如有部分插条生根即调整湿度。晴天一般浇水需在早晨或傍晚,以早晨为好,不可在中午。插后1个月,可喷施0.1%。0.2%磷酸二氢钾。
③病害防治:为防止枝、叶霉烂,插后即喷1次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以后每隔20天左右喷1次。
移栽试验
管帮富、彭火辉、章海宾、陈华玲、李斌、张建华对棱角山矾进行了不同季节的移栽试验,并对其栽后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
移栽时间 | 地经 | 处理 | 缓苗期 | 成活率 | 枝叶萌发情况 |
---|---|---|---|---|---|
2005年1月 | 3~4cm | 剪2/3叶,疏掉少量下部枝 | 当年 | 100% | 第2年9月萌发了大量新梢 |
2005年9月 | 5~6cm | 剪除各级枝的顶芽 | 第2年 | 100% | 第2年9月萌发了少量新梢 |
2005年11月 | 3~5cm | 剪掉新叶,适当疏枝 | 第2年 | 100% | 第2年9月未萌发了新叶 |
2006年3月 | 2~3cm | 疏掉少量下部枝 | 当年 | 100% | 当年9月份顶芽就开始萌发 |
2006年6月 | 5~6cm | 剪除新梢 | 第2年 | 100% | 第2年春季萌发部分新芽 |
棱角山矾在不同时期的移栽成活率都比较高,试验的几个时间段的移栽成活率都达到100%,说明棱角山矾易于移植;从移栽后缓苗期上看,小苗移栽的缓苗期短,大苗的缓苗期长,春季移栽的缓苗期短,夏季移栽的缓苗期长;从栽后的新生枝叶的萌生情况看,基本上被移栽的植株的缓苗期相一致,小苗的萌枝快一点,生长较好;从移栽钱的修剪程度上看,小苗移栽时剪掉新叶和侧枝新梢,中等规格的大鼠也可在适当修剪,剪去新梢,保全树冠的情况下进行移栽。
主要价值
园林观赏
春节期间开花,花形如桂,清香宜人,盛花如雪,观赏性强。其树形优美,且四季青翠,枝条自然分布稠密均匀,能形成独具风韵的树冠。群体效果好。其花多,色白且香,随风飘溢,令人赏心悦目。在庭园绿化及生态风景林中为一种新优树种。 可庭园绿化及行道树 、风景树,也广泛用于工厂厂区园林绿化。棱角山矾主干明显,树冠卵圆、圆锥状或广卵圆形,可孤植、列植或散植,又是优良的庭院风景树种。
环境保护
棱角山矾枝密叶茂,隔音能力强,可用作隔噪音的林丛林带。此外,它抗污染和吸收有害气体能力强,在以二氧化硫、氟化氢及苯类物质为主要污染物的大气中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性;尤其对硫污染气体具有良好的吸收净化功能,其吸硫能力达到1138mg/kg,在宜春万载砖瓦窑100m附近,很多植物均生长不良,或已死亡,而30m处的棱角山矾生长依然青翠。可见,棱角山矾具有较好的环境保健功能。
调查研究
⑴从外表来看,棱角山矾的叶子比较厚、具革质,似乎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入侵。但根据朱碧华、黄宝祥、黄文超、符树根的测定,污染区棱角山矾叶片中硫含量相当高,其对SO2的吸收能力非常强。可见,棱角山矾对SO2污染物表现出较强的抗性,不是由于叶片外部结构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吸收,而可能是由于棱角山矾在生理上具有积累、转移、消除污染物质的能力。
⑵二氧化硫伤害植物的一部分原因在于期酸性作用。Gill指出细胞的pH值缓冲能力对抗性起一定作用。朱碧华、黄宝祥、黄文超、符树根测定了棱角山矾叶片细胞液的pH值缓冲能力。并与桂花、樟树和杜英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棱角山矾具有较强的pH缓冲能力,其外加HSO3处理后pH值下降幅度也很小。可见,棱角山矾对SO2污染物的抗性与其pH值缓冲能力有关,这点与Gill研究结果一致。根据谭家得等对树种抗大气污染的等级划分,桂花为抗性强树种,樟树为抗性中,杜英为抗性弱。朱碧华、黄宝祥、黄文超、符树根的研究也表明,外加HSO3处理后,杜英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最多(12.5%),樟树(8.8%)、桂花(4.4%)次之,棱角山矾最少(1.4%)。但杜英的pH值缓冲能力却最大,棱角山矾、樟树次之,桂花最小。杜英的pH值缓冲能力强,但表现为抗性弱,这可能是银微其本底Phairi较低(4.18),pH值稍有降低,就会使细胞组织受到伤害。
⑶二氧化硫伤害植物的另一个原因是,SO2由于气孔进入植物细胞,溶于水产生SO32-,被氧化为SO42-后进入细胞内硫还原途径,生成半胱氨酸。SO32-氧化为SO42-的过程主要由O2-启动,并在氧化过程中产生更多的自由基,因此,环境中高浓度的SO2会引起植物细胞内活性氧的急剧增加,产生氧化胁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