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威慑

国家或政治集团为实现既定的政治目的,通过显示核武力或准备使用核武器,以期遏止敌方军事行动升级的行为。
当地时间2020年6月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俄核威慑政策,相关文件在俄法律信息官方网站公布。根据该文件,俄罗斯将奉行防御性核威慑,旨在将核力量维持在确保威慑潜在敌人的水平,并保障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遏制潜在敌人对俄罗斯及其盟友的侵略。
- 中文名 核威慑
- 外文名 nuclear deterrence
国家或政治集团为实现既定的政治目的,通过显示核武力或准备使用核武器,以期遏止敌方军事行动升级的行为。以核实力为后盾的一种军事斗争方式。通过核威慑,使敌方认识到可能面临无法承受的核报复后果而产生恐惧心理,不敢贸然采取敌对军事行动,从而达到征服对手的目的。核威慑的核心是利用核武器的巨大杀伤力和威慑力,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目的。实现有效核威慑有三个必要因素:核力量,包括核目标和核能力;需要时使用核力量的意志和决心;核威慑信息传递并使敌方确知。缺少其中之一,都不能达成有效的核威慑。核威慑不是虚声恫吓,而是以实力为基础,必须真实可信。核威慑分为平时核威慑、危机条件下核威慑和战时核威慑三种。平时核威慑,目的是维护和提高国家的大国地位,防止潜在的核威胁升级,并为危机条件下和战时的核威慑运用奠定基础;危机条件下核威慑,目的是防止核武器国家或无核武器国家插手本国面临的战争危机,防止现实核威胁升级为核战争,并对危及世界和平的核威胁行为实施干预;战时核威慑,目的是遏制常规战争升级为核战争,抑止有限核战争升级为全面核大战。核威慑运用更多地是通过心理征服、谋略较量、示形布势和信息传递等方式,达到不战而制敌的目的。核威慑的效果是核威慑及核遏制的双方共同作用、相互抗衡和较量的结果。
发布者: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