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杨树溃疡病

2022-07-12 14:41:20 百科资料

杨树溃疡病又名水泡型溃疡病,遍及河南全省。受害树种有三倍体毛白杨、加杨、柳树、核桃树等,对大苗和幼树为害严重,造成大片幼林枯死。

  • 中文名称 杨树溃疡病
  • 别名 水泡型溃疡病
  • 病原中文名 子囊菌亚门的茶子葡萄座腔菌
  • 病原拉丁学名 Botryosphaeria ribis
  • 主要危害作物 白杨,加杨,核桃树,柳树

症状

  危害主干和枝梢。早春及晚秋,树皮上出现近圆形水渍状和水泡状病斑,病斑直径约1cm,严重时流出褐水,以后病斑下陷。病斑内部坏死范围扩大,当病斑在皮下连接包围树干时,上部即枯死。来年在枯死的树皮上出现轮生或散生小黑点(子座)。

病原

  该病由子囊菌亚门的茶子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ribis(Tode) 所致。无性型为半知菌亚门的聚生小穴壳菌[Dothiorella grearia Sacc]。

发病规律

  3月下旬开始发病,4月中旬至5月上旬为发病盛期,5月中旬后病害逐渐缓慢,至6月初基本停止,10月份病虫害又有发展。据观察病菌在12月上旬侵入寄主,并潜伏于寄主体内,在寄主生理失调时表现出症状。杨树皮膨胀度大于80%时不易感染溃疡病,小于75%时易感染溃疡病,小于75%时发病严重。该菌的生长温度为13-(25--30)-380C,在PH值为3.5-9时均能生长,其中以PH值为6时生长发育良好。观察表明,在起苗、运输、栽植等生产过程中,创伤苗木有利于病害发生。

防治措施

  1、适地适树;随起随栽;严禁假植期过长;缩短运输期。

  2、在起苗、运输、假植、栽植等生产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树干创伤。

  3、栽植后及时浇透水,保证栽植苗成活,减少病害。

  4、重视苗木来源,严格检疫,清除病枝干。

  5、药物防治以秋防为主,与春、秋防治相结合。40%福美砷50倍液、50%退菌特1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50%多菌灵200倍液及30石硫合剂、10倍碱液等均有较好效果。

  6、注意选用抗病树种。白杨派、黑杨派、意大利214杨、毛白杨、中林46等树种抗病能力较强。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