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曹鼐

2022-07-09 22:15:34 百科资料

曹鼐(1402年-1449年9月1日 ),字万钟,号恒山。北直隶宁晋(今河北宁晋)人。明朝初年名臣。

曹鼐自少为人豪爽,有大志,博览群书。宣德元年(1426年),中乡试第二,任代州训导,改派江西泰和县典史。明宣宗宣德八年(1433年)成癸丑科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初授翰林院修撰。正统元年(1436年),充经筵讲官。正统五年(1440年),因杨荣、杨士奇举荐,进入文渊阁,参预机务。于正统十二年至正统十四年间(1447年-1449年)为内阁首辅,累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

正统十四年(1449年),曹鼐随英宗亲征,于土木之变中殉难。明代宗继位后,追赠荣禄大夫、少傅、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谥号"文襄"。英宗复位,加赠太傅,改谥"文忠"。

  • 本名 曹鼐
  • 别称 曹文忠
  • 字号 字万钟
    号恒山
  • 所处时代 明朝
  • 民族族群 汉族

人物生平

  据史书及曹氏族谱等记载,曹鼐是北宋大臣曹利用或北宋开国名将曹彬之后。

  曹鼐自少为人豪爽,有大志。聪颖好学,博览群书,能诗善文,下笔千言,一挥而就。宣德元年(1426年),中乡试第二,任代州(今山西代县)训导,改派江西泰和县典史。

  明宣宗宣德八年(1433年)成癸丑科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时年三十一岁,初授翰林院修撰。

  明英宗即位后,充经筵讲官,撰成《宣宗实录》后,进侍讲,锡三品章服。

  正统五年(1440年),由阁臣杨荣、杨士奇推荐,入值文渊阁,参预机务。曹鼐为人"内刚外和,通达政体",杨荣死后,杨士奇常病不能视事,阁务多由曹鼐处理。

  正统十年(1445年),累进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

  正统十二年(1447年),内阁首辅杨溥逝世,曹鼐成为首辅。

  英宗昏庸,权宦王振擅权,"王爵天宪,悉出其口,生杀予夺,任己爱憎",排斥异己,陷害忠良,压制百官,其聚敛之金银达60多库,从此朝政日非,边防也随之空虚。

  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北方蒙古族瓦剌部首领也先,以明朝削减马价、拒绝求婚为借口,举兵入侵山西大同,王振竭力主张英宗"御驾亲征",同时擅自调集大军。曹鼐和兵部尚书邝野、兵部侍部于谦认为朝廷毫无准备,不能仓促亲征,但英宗不听劝谏,在王振的挟持下亲征。曹鼐等只好护拥英宗随从,带领数十万大军向大同进发。时值北方雨季,道路泥泞,粮运不继,"兵士已乏粮,僵尸满路",遂使军队失去战斗力。曹鼐等大臣一再劝阻,请英宗回兵,均遭王振拒绝。结果兵抵大同,遭到也先突袭,明军大败。八月,在退回北京途经土木堡(今怀柔县东南)时,被敌军包围。在混战中,曹鼐殉难。

  明代宗继位后,赠曹鼐为少傅、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谥文襄。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位,加赠曹鼐为太傅,改谥"文忠"。

主要成就

  曹鼐在内阁供职十年,"明敏爽朗,临事果断,能言善辩。王振专权,人莫敢忤,杨士奇死后,唯鼐尚能随事调护,所言多见从",为一时之名臣。

人物评价

  唐枢:①学士曹鼐,才志通爽,预经筵,敷纳甚明畅。 (国琛集)②土木之变,死者十万余人,而臣工且五十二员,蟪僵蘼腐,无所见于其生,则无所齿于其死。中间所惜张公辅、王公佐,然英国老不充役,户书弱不任事,其耿耿不死,独曹、邝两公而已。呜呼!安得更进于是求可,夕死于生存之日哉? (国琛集)

  张廷玉:①少伉爽有大志,事继母以孝闻。 (《明史》)②鼐为人内刚外和,通达政体。 (《明史》)

  崔瑞德、牟复礼:在40年代初期,唯一积极活动的大学士是年轻的曹鼐(1402-1449年),他因其坚强的性格而著称。 (剑桥中国明代史)

个人作品

中秋

  曹鼐

  风卷浮云散九区,海天澄澈月轮孤。

  三秋爽气凌空碧,一点寒光照太虚。

  狂客醉酣歌白苎,素娥起舞击苍梧。

  何须更觅神仙术,我已藏身白玉壶.。

题扉面荷花

  曹鼐

  玉井芙蓉红粉腮,何人移向月中栽。

  高轩忽漫看图画,疑是昭阳镜里开。

轶事典故

三不可

  《续太平广记·厚德部·曹鼐》载故事一则:曹鼐为泰和典史,因扑盗,获一妇,甚美,目之心动,辄以片纸书"曹鼐不可"四字火之,如是者数十次,终夕竟不及乱;在宁晋城乡广为流传的"曹鼐三不可"故事,更是妇孺皆知,家喻户晓;北京国子监现有曹鼐进士碑、题名碑。

不倦学

  曹鼐中会试乙榜①,不受教职②,愿得繁剧③一职自效。改泰和典史。公暇,辄进学不倦,复修举之业。其尹诮之曰:"可作状元。"曹曰:"不如是不休。"吴生曰:所谓有志者事竟成也。读书者当观此。

  【注释】

  ① 中会试乙榜:乡试中举人。

  ②教职:会试得中乙榜,可任教职,掌管教育、文书、修史等事。

  ③繁剧:旧时地方州县,以地域、人口、政务有繁、雄、剧等次第,繁剧均为较重要的地方。这儿"繁剧一职"指到地方上去做官。

史料记载

  《明史·卷一百六十七·列传第五十五》

  曹鼐,字万钟,宁晋人。少伉爽有大志,事继母以孝闻。宣德初,由乡举授代州训导,愿授别职,改泰和县典史。七年督工匠至京师,疏乞入试,复中顺天乡试。明年举进士一甲第一,赐宴礼部。进士宴礼部,自鼐始。入翰林,为修撰。

  正统元年,充经筵讲官。《宣宗实录》成,进侍讲,锡三品章服。五年,以杨荣、杨士奇荐,入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鼐为人内刚外和,通达政体。荣既殁,士奇常病不视事,阁务多决于鼐。帝以为贤,进翰林学士。十年进吏部左侍郎兼学士。

  十四年七月,也先入寇,中官王振挟帝亲征。朝臣交章谏,不听。鼐与张益以阁臣扈从。未至大同,士卒已乏粮。宋瑛、朱冕全军没。诸臣请班师,振不许,趣诸军进。大将朱勇膝行听命,尚书邝野、王佐跪草中,至暮不得请。钦天监正彭德清言天象示警,若前,恐危乘舆。振詈曰:"尔何知!若有此,亦天命也。"鼐曰:"臣子固不足惜,主上系天下安危,岂可轻进?"振终不从。前驱败报踵至,始惧,欲还。定襄侯郭登言于鼐、益曰:"自此趋紫荆,裁四十馀里,驾宜从紫荆入。"振欲邀帝至蔚州幸其第,不听,复折而东,趋居庸。

  八月辛酉次土木。地高,掘地二丈不及水。瓦剌大至,据南河。明日佯却,且遣使通和。帝召鼐草诏答之。振遽令移营就水,行乱。寇骑蹂阵入,帝突围不得出,拥以去。鼐、益等俱及于难。景帝立,赠鼐少傅、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谥文襄,官其子恩大理评事。英宗复位,加赠太傅,改谥文忠,复官其孙荣锦衣百户。鼐弟鼎进士,历吏科都给事中。

  《明史纪事本末》

  秋七月,也先图犯边,其势甚张。侍讲徐呈语其友刘溥曰:"祸不远矣!"亟命妻子南归,皆重迁,有难色。徐呈怒曰:"尔不急去,不欲作中国妇耶!"乃行。八日,也先大举入寇,兵锋锐甚。大同兵失利,塞外城堡,所至陷没。边报日至,乃遣驸马都尉井源等四将,各率兵万人出御之。源等既行,太监王振劝上亲征。命下,二日即行,事出仓卒,举朝震骇。命太师英国公张辅、太师成国公朱勇率师以从,户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邝野、首辅曹鼐、张益等扈征。吏部尚书王直及大小群臣,伏阙恳留,不允。十七日,命太监金英辅成阝王居守,每旦于阙左门西面受群臣谒见。遂偕王振并官军五十余万人,至龙虎台驻营。方一鼓,众军讹相惊乱,皆以为不祥。明日,出居庸关,过怀来,至宣府。连日风雨,人情汹汹,声息愈急。随驾诸臣连上章留,振怒,悉令掠阵。未至大同,兵士已乏粮,僵尸满路。寇亦佯避,诱师深入。八月戊申朔,至大同。振又欲进兵北行,邝野请回銮,振矫旨令与王佐随老营。邝野乘马蹀躞而前,坠地几殆。王佐竟日跪伏草中请还。钦天监正彭德清斥振曰:"象纬示警,不可复前。若有疏虞,陷乘舆于草莽,谁执其咎?"首辅曹鼐曰:"臣子固不足惜,主上系天下安危,岂可轻进!"振怒曰:"倘有此,亦天命也!"于是井源等报败踵至。会暮,复有黑云如伞罩营,雷雨大作,王振恶之。会前军西宁侯朱瑛、武进伯朱冕全军覆没,镇守大同中官郭敬密言于振,势决不可行,振始有还意。明日班师,大同总兵郭登告首辅曹鼐等,车驾入,宜从紫荆关,庶保无虞。王振不听。振,蔚州人,因欲邀驾幸其第;既又恐损其禾稼,行四十里,复转而东。还至狼山,追骑且及。十三日庚申,遣朱勇等率三万骑御之。勇无谋,进军鹞儿岭,敌于山两翼邀阻夹攻,杀掠殆尽。是日,驾至土木,日尚未晡,去怀来仅二十里。众欲入保怀来,以王振辎重千余两未至,留待之。邝野再上章请车驾疾驱入关,而严兵为殿。不报。又诣行殿力请,振怒曰:"腐儒安知兵事!再妄言必死!"邝野曰:"我为社稷生灵,何得以死惧我!"振愈怒,叱左右扶出。遂驻土木。旁无水泉,又当敌冲。十四日辛酉,欲行,敌已逼,不敢动。人马不饮水已二日,饥渴之甚,掘井深二丈不得水。其南十五里有河,已为也先所据。也先分道自土木傍麻谷口入,守口都指挥郭懋拒战终夜,敌益增。时杨洪总兵在宣府,或劝洪急以兵冲敌围,驾可突出,竟闭城不出。十五日壬戌,敌遣使持书来,以和为言。遂召曹鼐草敕与和,遣二通事与北使偕去。振急传令移营,邝野俞堑而行,回旋之间,行伍已乱。南行未三四里,敌复四面攻围,兵士争先奔逸,势不能止。铁骑蹂阵而入,奋长刀以砍大军,大呼解甲投刀者不杀。众裸袒相蹈藉死,蔽野塞川,宦侍、虎贲矢被体如猬。上与亲兵乘马突围不得出,被拥以去。英国公张辅,尚书邝野、王佐,首辅曹鼐、学士张益而下数百人皆死。

后世纪念

  曹鼐墓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是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朝廷为曹鼐修建的衣冠冢,宁晋县城内有他的状元坊、大学士坊。现存墓地文物是上世纪文革初期,曹氏族人冒着极大政治风险将其深埋地下保护下来的,是目前宁晋唯一存有地面实物的历史名人墓地,1982年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定为邢台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康熙十八年《宁晋县志》载:明嘉靖御史蔡叆曾为曹鼐立神道碑、置祭田五十四亩,现今曹氏后人为状元墓地留祭田三亩。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