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唇鼓舌
2022-07-06 23:43:06 百科资料

摇唇鼓舌,汉语成语,拼音yáo chún gǔ shé,耍嘴皮,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
- 中文名称 摇唇鼓舌
- 拼音 yáo chún gǔ shé
- 近义词 拨弄是非、花言巧语、巧舌如簧
- 反义词 哑口无言、沉默寡言、默不做声
- 出处 《庄子·盗跖》
拼音
yáo chún gǔ shé
解释
耍嘴皮,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
典籍
《庄子·盗跖》: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
郭沫若《虎符》第三幕:那些人除掉~之外,实在也没有多么大的本领。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卖弄口才。
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天下纷争,群雄四起。孔子带着他的弟子们周游列国,鼓吹其仁义之道。庄子对孔子进行了尖锐的批评,他在《盗跖》这篇文章里,以编造的盗跖批孔子的故事来攻击孔子。跖指着孔子讥笑道:"这人就是鲁国的巧伪人孔丘,他不耕而食,不织而衣,全凭'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惑天下的君主,使天下的学士忘其求学之根本,而一心巴望侥幸于君主能封侯显贵。"这正是对孔子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有力嘲讽。摇唇鼓舌用来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