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丽塔》_读后感_1400字
《洛丽塔》_读后感1400字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是无能如何都不能被宽恕的,那么亨伯特显然在此之列。
亨伯特的行为虽不值得被宽恕,但仍然有许多像洛丽塔一样的少女,处在潜藏的危险之中。
一味地抨击与怨恨是没有意义的,情绪化只能暂时地释放情绪,却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唯有回归客观理性的思考,问题才有被解决的可能。
李银河老师在《李银河说爱情》这本书中性癖好一讲里有讲到,性癖好是怎么形成的这个问题虽然还没被研究得很清楚,但是我们至少知道,有些人是在特殊时期,通过特殊情境、特殊事件形成了条件反射。
还举了例子说明:比如说青春期的男孩,刚有性冲动的时候,隔着门缝看到浴室里有一双很美的脚,引发了性兴奋,日后就有了恋足倾向。
套用到本书亨伯特的恋童癖,最早可以追溯到他少年时期的那一段未能长久的恋情。洛丽塔是从安娜贝尔开始的。
安娜贝尔的死引起的震惊,加强了那个噩梦般夏天的挫折,成为亨伯特整个冰冷的青春岁月里任何其他风流韵事的永久障碍。
如果安娜贝尔没有早逝,或许洛丽塔就可以免于落入亨伯特这令人窒息的所谓爱情。
看前半部分亨伯特对初恋女孩的描写,一点也邪恶不起来,反而感受到一种真挚的美。
我想最根本的原因或许是亨伯特同安娜贝尔的感情是双向的。他们像一对急于探索隐秘世界的小情人。
而在洛丽塔看来,亨伯特对他的爱,毁了她的一生。她厌倦他,同时也依赖他。直到终于有勇气逃开他。
对亨伯特来说,洛丽塔不仅仅是洛丽塔,更是安娜贝尔的化身,是他那个噩梦般的夏天的救赎。如他自己在书中所述的:
可是那片含羞草丛——那些朦朦胧胧的星星,那阵激动,那股热情,那种蜜露以及那份痛苦,我都依然感到,而那个在海边光胳膊光腿、舌头炽热的小女孩儿,此后就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直到二十四年以后,我终于摆脱了她的魔力,让她化身在另一个人身上。
不得不说,洛丽塔也同样是任性的,也许即使没有亨伯特的出现,洛丽塔也仍然会遭遇不少的磨难,但这也并不能成为为亨伯特开脱的理由。
亨伯特对洛丽塔这份执拗的爱的高光时刻,是出现在书的最后部分:
我希望这本回忆录只有在洛丽塔不再活在世上的时候才能出版。
我希望你会爱你的孩子。我希望他是个男孩。我希望你的那个丈夫会永远待你好,否则,我的鬼魂就会去找他算账,会像黑烟,会像一个疯狂的巨人,把他撕成碎片。
可是谁能真正逃开过去呢?亨伯特尚且不能,洛丽塔又如何做到。也许难产而亡对洛丽塔和未能出生的孩子来说也是一种不错的命运。
难以想象,如果洛丽塔的孩子出生在这个世上,又会有怎样的悲剧蔓延开来。
洛丽塔的孤立无援的境地,作为母亲的夏洛特亦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如作家张文质在《奶蜜盐》这本书中所述:母亲是孩子成长最具自然属性的促进者,良好的母爱可以让孩子在不知不觉间完成健康成长。
“别哭了,求求你。你应该明白。我再给你倒点儿啤酒。噢,别哭了,我很抱歉,欺骗了你那么多次,可生活就是这样。”
对亨伯特说出这些话的洛丽塔,其内里仍然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孩子。
而孩子总是有异于常人的敏感,所以她其实早就有所察觉亨伯特对她的那些不轨意图,早在亨伯特还只是她母亲的房客的时候。
她也敏锐地察觉到,是亨伯特谋杀了她母亲。所以,离开亨伯特是必然的。
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洛丽塔啊洛丽塔,虽然死亡并不是最好的结局,但是人间罪孽深重,希望你去到的那个世界没有伤害没有罪恶,有的只是无尽的希望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