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护理组织文化

2022-06-27 19:41:33 百科资料

护理组织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护理专业自身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是被全体护理人员接受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也是全体护理人员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集中表现。

  • 中文名 护理组织文化
  • 外文名 case nursing
  • 特点 易接受性
  • 称为 特别护理

护理组织文化的建设

  (1)易接受性:护理组织文化应容易被护理人员理解、认同和接受,尤其是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设,要做深入的宣传、探索和研究,以增进护理管理者和护理人员的认同感。

  (2)群众性:护理组织文化要求每一位护理人员积极参与。

  (3)针对性:护理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考虑共性要求,又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设。

  (4)独特性:设计和培育护理文化,要体现护理专业的个性;另外,由于每个医院形成发展的条件不同、规模和技术专长不同、人员构成和素质不同等,这也就决定了医院文化和护理文化的内涵不同。

临床护理组织方式

个案护理

  个案护理(case nursing)也称为特别护理或专人护理,是由一名护理人员在其当班期间承担一名病人所需要的全部护理。其组织形式是一对一的关系,主要用在ICU、CCU病房及危重、大手术后的病人,由于病情复杂、严重,需护士24h进行观察、护理。

  优点:

  ①护士及时、全面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实施全面、细致、高质量的护理。

  ②增加与病人直接沟通的机会,及时解决病人身心方面的问题。

  ③护士职责、任务明确,责任心增强。

  ④有利于培养护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缺点:

  ①护士轮换频繁,护理缺乏连续性。

  ②所需费用高,人力消耗多。

功能制护理

  功能制护理(functional nursing)是以工作为中心的护理方式,护士长按照护理工作的内容分配护理人员,每l~2名护士负责其中一个特定任务,各班护士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病人所需的全部护理,护士长监督所有工作。

  优点:

  ①节省人力、经费、设备、时间,护士长便于组织工作。

  ②有利于提高护士技能操作的熟练程度,工作效率较高。

  ③分工明确,有利于按护士的能力分工。

  缺点:

  ①忽视病人的心理和社会因素,护理缺乏整体性。

  ②护患之间缺乏沟通和理解,易发生冲突。

  ③护理工作被视为机械性和重复性的劳动,护理人员不能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易产生疲劳、厌烦情绪,工作满意度降低。

小组护理

  小组护理(team nursing)是将护理人员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有一位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较强的护士任组长,在组长的策划和组员的参与下,为一组病人提供护理服务。

  优点:

  ①便于小组成员协调合作,相互沟通,工作气氛好。

  ②护理工作有计划,有评价,病人得到较全面的护理。

  ③充分发挥本组各成员的能力、经验与才智,工作满意度较高。

  缺点:

  ①对病人的护理由小组负责,病人接受的仅是片断的整体护理。

  ②所需人力较多,对组长的管理技巧和业务能力要求较高。

责任制护理

  责任制护理(primary nursing)是在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新的临床护理模式。强调以病人为中心,由一位责任护士运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对其所管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提供连续的、全面的、整体的护理组织方式。

  优点:

  ①病人获得整体的、相对连续的护理,安全感与所属感增加。

  ②护士工作的独立性增强。

  ③护士的责任感、求知感和成就感增加,工作兴趣和满意度增加。

  ④加强与病人、家属及其他医务人员的沟通,合作性增加。

  缺点:

  ①责任护士的业务知识和技能水平要求高,需接受专业培训。

  ②所需人力、物力多,费用较高,也常受人员编制、素质等方面的限制。

综合护理

  综合护理(modular nursing)集小组护理和责任制护理的优点于一体,由一组护理人员(主管护师、护师、护士等)应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共同完成对一组病人的护理工作。

  优点:

  ①病人获得连续的、全面的整体护理,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

  ②护士的责任感、求知感和成就感增加,工作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加强,工作满意度较高。

  ③加强了与病人、家属及其他医务人员的沟通,合作性增加。

  ④促进小组成员间的有效沟通,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⑤辅助护士参与制定护理计划,工作兴趣与满意度增高。

  缺点:

  ①由于护理人员缺编,相对于白天,大小夜班人员力量相对薄弱。

  ②护理工作节奏加快,护士工作压力较大。

护理组织文化意义

  由于心身疾病的治疗和转归与心理社会因素更加密切,病人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变化直接影响着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程度,因此,对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就显得格外重要。主要目的在于:

  1.解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等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正确及时的健康教育,使病人尽早适应新的角色及住院环境。

  3.帮助病人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医-患关系,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