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鱼鳃
2022-07-13 00:50:01 百科资料

- 中文名 彭鱼鳃
- 产于 沿海地区
- 应用范围 可以入药
- 分布 我国黄海、东海和南海水域
部位

彭鱼鳃
彭鱼头上的角
形态
彭鱼鳃是彭鱼头上的角像斜纹百叶窗,长二三尺。
特征
形似蒲鱼,嘴尖,头上有角,角像发梳排列如棚
功能
彭鱼鳃可解痧毒。小儿在痧疹将愈时,往往有痧毒余留,俗称"痧尾巴",即痧后拖了一根病的"尾巴"。通常所见,如口唇生热疮,或牙肉生疳,或鼻孔生热毒,或耳根肿胀,酝酿成为耳疳(即西医所谓中耳炎),重的可能流脓,常年不愈。也有人在痧后皮肤干燥,生出疙瘩,周身痕痒,俗称痧后蛇皮肤。这种现象,都由痧毒未清而起。解除痧毒余患,是医生在治疗痧疹末期最注意的事,处方之中,每用清解痧毒的药品。

彭鱼腮的食用(6张)
家庭中的辅助疗法,是用彭鱼鳃煲汤或煮粥。香港新鲜的彭鱼鳃,不易购得,可向药材铺买干的彭鱼鳃三钱或五钱,亦有同样的功用。连饮两次,已可见效。如情形较重者,可多吃几天,也是有益无害。
产地
香港药店所售彭鱼鳃,小的约十寸长,长的二三尺,北海出产,由安南(今越南北部--编注)等地运来。
海南岛陵水县亦有生产。

彭鱼鳃(2张)
治疗对症
每年冬末春初,正是小儿麻疹盛行的时期,孩子家长可针对用法适量煲汤食用可治愈。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