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文化
2022-06-30 00:24:18 百科资料

简介
出现时间: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出现了古老的彩陶文化。 考古学名词,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马家窑、大汶口等文化中,均发现有彩绘花纹的陶器。即于陶胚表面,施以红、黑色颜料绘制的动植物象生花纹或几何花纹。烧成后,附于器表,不易脱落,故称彩陶。亦有陶器烧成后,再施以彩绘的,然彩绘极易脱落。多成烧后彩绘陶。
- 中文名 彩陶文化
- 时期 新石器时代早、中期
- 代表文化 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中的彩陶
- 制作方法 手制
简介
出现时间: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出现了古老的彩陶文化。 考古学名词,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马家窑、大汶口等文化中,均发现有彩绘花纹的陶器。即于陶胚表面,施以红、黑色颜料绘制的动植物象生花纹或几何花纹。烧成后,附于器表,不易脱落,故称彩陶。亦有陶器烧成后,再施以彩绘的,然彩绘极易脱落。多成烧后彩绘陶。
代表文化
彩陶文化为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代表性文化,花绘题材繁多,多与当时人们的经济生活与信仰崇拜有关。其中尤以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中的彩陶最具代表性。
制作方法
彩陶文化时期的制陶技术以手制为主,其中较多使用捏塑、泥条盘筑等方法。用横穴窑烧制,该窑的火膛位于窑室的前下方。彩陶文化后期,开始使用竖穴窑,即火膛位于窑室的下方,彩陶器的烧成温度一般为900~1050℃。烧制时一般不封窑顶。因陶土中含有铁的化合物,在高温中氧化,故陶胎呈红色,又称红陶。后经陶窑的改进和烧制技术的进步,渐为灰陶、黑陶取代。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