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鼓励设立中外合营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了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创造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鼓励外国投资者在京设立中外合营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提高首都人才市场的开放程度和服务水平...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北京市鼓励设立中外合营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暂行办法
- 发布单位:北京市
- 发布日期:2002-06-27
- 生效日期:2002-07-20
北京市鼓励设立中外合营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了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创造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鼓励外国投资者在京设立中外合营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提高首都人才市场的开放程度和服务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人才市场管理规定》(第1号令)、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经纪人管理办法》(第36号令)、《北京市人才市场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投资设立从事人才中介服务或相关业务的,可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以合资、合作形式设立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暂不设立外商独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中外合营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是指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为用人单位和人才提供中介服务以及其他相关服务的专营或兼营的合营组织。
第四条中外合营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与国内其他形式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享有同等的权利、义务,其依法开展的人才中介服务活动受国家和本市有关法律、法规的保护。
第五条北京市人事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在各自职权範围内负责中外合营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审批、登记、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六条设立中外合营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中方投资者应当是取得《北京市人才市场中介服务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外方投资者应当是从事人才中介服务或相关业务的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
(二)有与从事人才中介服务相适应的资金、场所和设施;
(三)专职工作人员不少于5人,其中从事人才中介服务业务的人员需要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并接受过系统的人事管理及经纪资格专业培训合格者;
(四)有健全可行的工作规则和管理制度,有明确的业务範围;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申请设立中外合营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应当到市工商局申请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登记,持《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向市人事局提交以下材料:
(一)《登记申请书》(一式二份);
(二)合营双方签订的协定、契约与章程;
(三)合营双方的法人资格证明(複印件);
(四)资金信用证明及办公场所证明;
(五)董事会名单及各方委派证明,合营双方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学历、人事管理专业培训证明及经纪资格证书(複印件);
(六)服务项目、程式及工作规则、管理制度。
第八条市人事局自接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经批准的,由市人事局出具从事人才中介服务业务的项目认定批件,按设立人才中介服务机构规定核发《许可证》,并将全部材料报人事部;未予批准的,说明其理由。
对获準设立中外合营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由市人事局将全部申请材料转交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
第九条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自接到市人事局转来的申请材料后,依照国家有关外商投资管理企业的法律、法规予以审查并于10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予以批准的,于20个工作日内出具相关批准档案及批准证书;不予批准的,通知申请人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条申请人自接到批准证书之日起,须在30日内向市工商局办理登记注册手续。
第十一条主管部门根据中外合营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资金、工作人员和管理水平等情况,在下列业务範围内,允许其开展其中的部分或全部业务:
(一)人才供求信息的收集、整理、储存、发布和谘询服务(含利用网际网路开展上述服务);
(二)人才培训;
(三)人才推荐与招聘;
(四)人才素质测评、智力开发服务;
(五)经批准的其他相关业务。
第十二条中外合营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应当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範围开展人才中介服务活动。未取得《许可证》与营业执照的,不得开展人才中介服务活动。
第十三条中外合营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有改变名称、住所、经营範围、法定代表人以及停业、终止等情形的,应当按原审批程式办理变更或者注销登记手续。
第十四条中外合营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适用《北京市人才市场管理条例》及其配套规章和中外合营企业的相关管理法律、法规规定。
第十五条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投资者在京设立合营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六条本办法自2002年7月20日起施行。
第二条凡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投资设立从事人才中介服务或相关业务的,可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以合资、合作形式设立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暂不设立外商独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中外合营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是指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为用人单位和人才提供中介服务以及其他相关服务的专营或兼营的合营组织。
第四条中外合营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与国内其他形式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享有同等的权利、义务,其依法开展的人才中介服务活动受国家和本市有关法律、法规的保护。
第五条北京市人事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在各自职权範围内负责中外合营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审批、登记、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六条设立中外合营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中方投资者应当是取得《北京市人才市场中介服务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外方投资者应当是从事人才中介服务或相关业务的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
(二)有与从事人才中介服务相适应的资金、场所和设施;
(三)专职工作人员不少于5人,其中从事人才中介服务业务的人员需要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并接受过系统的人事管理及经纪资格专业培训合格者;
(四)有健全可行的工作规则和管理制度,有明确的业务範围;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申请设立中外合营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应当到市工商局申请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登记,持《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向市人事局提交以下材料:
(一)《登记申请书》(一式二份);
(二)合营双方签订的协定、契约与章程;
(三)合营双方的法人资格证明(複印件);
(四)资金信用证明及办公场所证明;
(五)董事会名单及各方委派证明,合营双方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学历、人事管理专业培训证明及经纪资格证书(複印件);
(六)服务项目、程式及工作规则、管理制度。
第八条市人事局自接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经批准的,由市人事局出具从事人才中介服务业务的项目认定批件,按设立人才中介服务机构规定核发《许可证》,并将全部材料报人事部;未予批准的,说明其理由。
对获準设立中外合营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由市人事局将全部申请材料转交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
第九条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自接到市人事局转来的申请材料后,依照国家有关外商投资管理企业的法律、法规予以审查并于10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予以批准的,于20个工作日内出具相关批准档案及批准证书;不予批准的,通知申请人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条申请人自接到批准证书之日起,须在30日内向市工商局办理登记注册手续。
第十一条主管部门根据中外合营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资金、工作人员和管理水平等情况,在下列业务範围内,允许其开展其中的部分或全部业务:
(一)人才供求信息的收集、整理、储存、发布和谘询服务(含利用网际网路开展上述服务);
(二)人才培训;
(三)人才推荐与招聘;
(四)人才素质测评、智力开发服务;
(五)经批准的其他相关业务。
第十二条中外合营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应当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範围开展人才中介服务活动。未取得《许可证》与营业执照的,不得开展人才中介服务活动。
第十三条中外合营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有改变名称、住所、经营範围、法定代表人以及停业、终止等情形的,应当按原审批程式办理变更或者注销登记手续。
第十四条中外合营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适用《北京市人才市场管理条例》及其配套规章和中外合营企业的相关管理法律、法规规定。
第十五条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投资者在京设立合营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六条本办法自2002年7月20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