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大疱性鼓膜炎

2022-07-04 17:56:32 百科资料

大疱性鼓膜炎或称出血性大疱性鼓膜炎,是病毒感染引起的鼓膜和邻近鼓膜的外耳道皮肤的急性炎症,多发生于儿童和30岁以下的成人,是伴随感冒或流感的病毒性炎症,耳内剧痛。

  • 挂什么科 耳鼻喉科
  • 哪些症状 耳闷胀感、耳内剧痛,听力轻度下降、鼓膜充血
  • 好发人群 儿童和青年
  • 需做检查 鼓膜
  • 引发疾病 感冒、流感

病因

  一般认为系病毒感染所致,如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多与流感流行有关,也可发生于上呼吸道其他病毒性感染之后。有报道少数病例由肺炎支原体引起。

症状

  1.耳痛

  为本病的主要症状。耳痛往往突然发生,并迅速加重,一般在流感发热消退后2~3天发病。耳痛一般较剧烈,可伴同侧头痛及颊部疼痛。大疱破裂后,耳痛可逐渐减轻。

  2.耳溢液

  大疱破裂后,耳内可流出淡黄色或略带血性的浆液性分泌物,量一般不多,持续时间短暂。

  3.听力下降

  一般不重。

  4.耳鸣及耳闷胀感。

  5.眩晕

  不多见。

  6.可有低热、乏力及全身不适感。

检查

  患者多有流感病史,并有鼓膜或邻近外耳道皮肤出现血疱,即可诊断。

鉴别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耳痛多不如大疱性鼓膜炎重,检查可见鼓膜弥漫性充血,无血疱形成,鼓膜穿孔后流脓性或黏脓性分泌物。

  2.颈静脉球体瘤

  多无耳痛的主诉,肿物来自于中耳腔,与大疱相比更具实体感,鼓膜向外膨隆。

并发症

  血疱破裂时可流出少许血性渗出液,形成薄痂而渐愈。

预防

  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抵抗病原体入侵。

治疗

  1.由于大疱性鼓膜炎疼痛较重,可给予镇痛药物。其多为病毒感染,可口服抗病毒药物。

  2.在大疱破裂前局部保持清洁,并用消炎镇痛的滴耳液,如2%酚甘油。局部物理治疗可促进炎症吸收。

  3.大疱破裂后,拭干外耳道,保持清洁,不能再用2%酚甘油,可用抗生素滴耳液预防继发感染。

饮食

  饮食方面要做到规律、合理,即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选择营养价值高的植物或动物蛋白,如牛奶、蛋类、鱼类、瘦肉、各种豆制品等。各种新鲜蔬菜、瓜果富含维生素,营养价值高。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