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外环江津长江大桥

2022-06-26 01:46:58 百科资料

外环江津长江大桥(Waihuan Jiangjing Yangtze River Bridge),又称"观音岩长江大桥",是中国重庆市境内连接江津区与九龙坡区的过江通道,也是重庆市绕城高速公路南段的重要工程。

外环江津长江大桥于2005年10月28日动工兴建; 于2009年9月15日完成主桥合龙工程,大桥全线贯通; 于2009年12月31日通车运营,并举行通车典礼。

外环江津长江大桥北起小塆互通,上跨长江水道,南至绕城渝泸互通;线路全长1.19千米,主桥全长879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项目总造价达4.8亿元人民币。

  • 中文名称 外环江津长江大桥
  • 外文名称 Waihuan JiangjingYangtze River Bridge
  • 始建日期 2005年10月28日
  • 投用日期 2009年12月31日
  • 所属区域 中国重庆市

建设历程

  2005年10月28日,外环江津长江大桥动工兴建,并举行开工典礼。

  2006年1月8日,外环江津长江大桥的施工人员进场,并进行大桥建设工作; 4月21日,外环江津长江大桥完成水下基础围堰的拼装工作。

  2007年12月26日,外环江津长江大桥完成主塔封顶工程。

  2008年10月3日,外环江津长江大桥进行首节段钢主梁安装工作; 11月23日,外环江津长江大桥进行斜拉索挂索作业。

  2009年6月1日,外环江津长江大桥进行边跨G梁段主梁安装;6月6日,外环江津长江大桥完成主梁(G梁段)的安装工作; 9月15日,外环江津长江大桥完成主桥合龙工程,大桥全线贯通; 12月31日,外环江津长江大桥通车运营,并举行通车典礼。

桥梁位置

  外环江津长江大桥位于中国重庆市西南部,连接江津区与九龙坡区,西距鼎山长江大桥约6千米;北起小塆互通,上跨长江水道,南至绕城渝泸互通;大桥线路北段接银康路、经西碰互通接西江大道,南段接绕城渝泸互通,接成渝环线高速公路、重庆市绕城高速公路;途经该桥线路为重庆市绕城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5001)

建筑设计

建筑结构

  • 整体布局

  外环江津长江大桥分别由主桥、两座桥塔、斜拉索、桥墩、引道及各立交匝道组成;主桥路段呈西北至东南方向布置。

  • 设计特点

  结构特点

  总体

  主桥为结合梁斜拉桥,采用纵向半漂浮体系,纵向不设固定支座,在索塔下横梁与梁体间设置油压阻尼器,横向采用限位支座。桥塔下横梁处设盆式橡胶支座,交界墩和辅助墩处设置抗拉与抗压的拉压盆式支座;在交界墩处设置CD40变形缝,在6号和13号桥墩处个设一道SS-FB560型伸缩缝;用橡胶混凝土填充结合梁桥面和压重T梁之间的间隙。

  主梁

  ①主梁采用钢主梁与混凝土板共同受力的结合梁。钢主梁截面为双工字形截面,在桥塔和辅助墩附近的梁段为加宽和加厚截面,辅助墩处主梁梁段顶板在支点附近增设加强钢板。

  ②主纵梁钢板采用Q37OqE,横梁钢板采用Q345qC。预制混凝土面板采用C60高强度混凝土,其纵向设置微锯齿形剪力键。预制混凝土桥面板之间浇注C60微胀混凝土形成桥面。

  ③主桥桥面铺装采用沥青混凝土,引桥桥面铺装采用防水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

  桥塔

  ①索塔采用A形塔,共设置两道横梁,桥面以下设置-道下横梁,桥面以上设置一道上横梁,两道横梁将桥塔分成上塔柱、中塔柱和下塔柱三部分。

  ②上、下横梁采用均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锚固在桥塔外侧壁上,两端张拉;塔柱的上、下游侧均留有景观凹槽,以增强视觉效果。

  ③桥塔采用C50混凝土,辅助墩墩身采用C40混凝土,桥塔、交界墩的承台均采用C40混凝土,全部桩基采用C30水下混凝土。

  斜拉桥

  斜拉索采用平行钢丝体系,按双索面扇形布置,和主梁的锚固采用拉板式锚固形式,整体采用保护套保护整根斜拉索,护套外表设螺旋线以此来抑制雨振的产生。

  参考资料:

设计参数

  外环江津长江大桥线路全长1.19千米,桥宽36.5,主桥全长879米,米采用(35.5+186+436+186+35.5)米的跨径布置,其中,主跨长436米。主梁全宽 36.2米,高3.2米,标准节段主梁长12米;结合梁斜拉索锚固处高3.2米,跨中高3.542米;钢主梁横桥向2个钢主梁中心间距为35.2米,桥面混凝土板厚26厘米,钢主梁顶部加厚为40厘米。滴水岩岸索塔高167.29米,南彭岸索塔高172.79米,索塔桥面以上高月110米,上横梁距桥面60米。上、中塔柱纵向宽6.0米,横向宽4.4米,纵向后0.8米,横向后1.3米,其中,中塔柱横向厚度减薄为1.0米;滴水岩岸索塔下塔柱纵向尺寸由6.0米逐渐变化到塔底的10.56米,横向尺寸由4.4逐渐变至塔底的9.5米,南彭岸桥塔纵向尺寸由6.0米逐渐变至塔底11.0米,横向尺寸由4.4米逐渐变至塔底10.0米。全桥共68对斜拉索,共计138根,钢丝直径为7毫米,标准强度为1670兆帕,在梁体上、下游间距为35.2米,顺桥向的标准索距为12米,尾索索距4米;斜拉索在塔上竖向间距为1.6米。

  技术标准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设计速度

  100千米/小时

  车道设置

  双向六车道

  荷载标准

  公路-Ⅰ级

  坡度系数

  纵坡:≤1.0%,横坡:2%

  设计风速

  24米/秒

  通航水位

  最高:198.05米,最低:175.70米

  通航净空

  124.37米(单孔单向),234.95米(单孔双向)

  抗震等级

  基本烈度6度,按7度设防

  参考资料:

运营情况

  • 票价票制

  截至2017年11月,外环江津长江大桥收费标准为:

  1、客车按车型收费。以一类车为例,绕城及渝邻高速公路收费标准为每车·千米0.60元;

  2、货车实行计重收费。绕城高速公路及以内6条射线高速公路货车均按每吨·千米0.08元收取通行费。

建设成果

技术难题

  • 建设难题

  外环江津长江大桥主要特点及难题为:

  1、大桥桥面宽,索力大。

  2、一、二级阶地上的边跨区域交通不便,运输条件受限较多。

  3、主梁和横梁的高厚比比较大,腹板横竖向加劲肋的合理设置,解决腹板的局部稳定问题;

  4、索力大,斜拉索和主梁的连接形式采用锚拉板;

  5、主梁制造安装难度较大。

  • 技术创新

  外环江津长江大桥主要创新点为:

  1、采用双工字截面形式的主梁截面,制造、运输和架设简单,造价低;

  2、混凝土桥面板沿桥横向变厚度,是中国国内同类结合梁斜拉桥首次采用;

  3、斜拉索和主梁的连接形式采用锚拉板;

  4、钢料全部采用国产制造,尤其是大规模的使用厚度80毫米的厚板。

荣誉表彰

  项目名称

  所获奖项

  外环江津长江大桥(江津观音岩长江大桥)

  2015年第一届重庆市十大最美桥梁

  参考资料:

价值意义

  外环江津长江大桥通车后,成为连接重庆九龙坡区西彭和江津区先锋镇的重要线路,从重庆主城经成渝高速、绕城高速到江津,高速路里程大约50千米,行程只要半小时左右。而到达江津城区,也不过40分钟,比以前的运行时间节约30分钟左右。(贵州桥梁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评)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