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吲达帕胺缓释片

2022-06-28 11:24:27 百科资料

吲达帕胺缓释片,原发性高血压。

  • 英文名称 Indapamide Sustained-release Tablets
  • 是否处方药 处方药
  • 剂型 片剂
  • 药品类型 化学药品
  • 规 1.5mg

成份

  化学名称:吲达帕胺,N-(2-甲基-2, 3-二氢-1H-吲哚基)-3-胺磺酰基-4-氯-苯甲酰胺。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16H16ClN3O3S

  分子量:365.8

性状

  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

适应症

  原发性高血压

规格

  1.5mg

用法用量

  口服

  每24小时服1片,最好早晨服用

  药片用水整片吞服且不要嚼碎

  加大剂量并不能提高吲达帕胺的抗高血压疗效,只能增加利尿作用

不良反应

  大部分临床和实验室的不良反应为剂量依赖性。噻嗪和相关利尿剂包括吲达帕胺可能引起下述情况:

  对血液及淋巴循环系统的影响

  - 罕见: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 少见:头晕,疲劳,头痛,感觉异常

  对心脏的影响

  - 罕见:心律失常,低血压

  对胃肠道的影响

  - 少见:恶心,便秘,口干

  - 罕见:胰腺炎

  对肝胆的影响

  - 肝功衰竭的病人可能引发肝性脑病。(参考【禁忌】及【注意事项】)

  - 罕见: 肝功能改变

  对皮肤及组织的影响

  - 过敏反应,主要是皮肤过敏, (一般出现斑丘疹,少数出现紫癜), 易见于以往过敏及哮喘的病人。

  - 可能会使已有的急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加重。

  实验室参数

  ● 在临床试验中,观察到有低钾血症的发生:治疗4到6周后,有10%的病人出现血钾浓度小于3.4mmol/l,有4%的病人出现血钾浓度小于3.2mmol/l。经过12周治疗,病人平均血钾浓度降低0.23mmol/l。

  ● 低钾血症伴随的钾丢失在某些高危人群中尤其严重(参考【注意事项】)

  ● 低钠血症伴低血容量将引起脱水和体位性低血压。伴发的氯离子丢失会导致继发性代偿性代谢性碱中毒:该反应发生的几率很低,程度亦轻。

  ● 在治疗期间,血浆中尿酸及血糖增加:这些利尿药在用于患有痛风和糖尿病的病人时必须进行非常仔细的评估。

  ● 罕见:高钙血症

禁忌

  - 对磺胺药过敏。

  - 严重肾功能衰竭。

  - 肝性脑病或严重肝功能衰竭。

  - 低钾血症。

注意

  警告:当肝功能受损时,噻嗪及其相关类利尿剂可能引起肝性脑病。如果发生此病,应立即停止应用利尿剂。

  由于此药中含有乳糖,因此禁用于先天性半乳糖血症、葡萄糖和半乳糖吸收障碍症或乳糖酶缺乏的患者。

  注意事项:

  水和电解质平衡

  - 血钠

  治疗前必须测定血钠,此后应进行规律的监测。任何利尿剂治疗都可能导致低血钠,有时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血钠降低起初可以无症状,因此规律地监测血钠是十分必要的;在年老和肝硬化的病人,监测的次数应更频繁(见【不良反应】及【药物过量】)。

  - 血钾

  钾丢失引起的低钾血症是噻嗪及其相关利尿剂的主要危险。在某些高危人群中,例如在老年人、营养不良和/或多种药物治疗者、以及具有水肿、腹水的肝硬化病人、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病人,必须预防低血钾的发生(<3.4mmol/l)。在这些情况下,低血钾可以增加洋地黄类药物对心脏的毒性,增加心律失常的危险。

  心电图中长QT间期的患者,无论是先天性还是医源性的,用此药都有一定危险。低钾血症和心动过缓都是严重心律失常(尤其有致命危险的扭转性室速)的诱发因素。在所有上述病例中,必须更多地进行血钾监测。在治疗开始后的1周内,应进行首次血钾测定。测定出低血钾后,应进行相应的纠正。

  - 血钙

  噻嗪及其相关利尿剂可能减少尿中钙的排泄,引起短暂轻微的血钙升高。明显的高钙血症可能由于先前未被发现的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所致。检查甲状旁腺功能之前,应停止治疗。

  - 血糖

  在糖尿病患者,对血糖的监测十分重要,尤其当存在低钾血症时。

  - 尿酸

  在高尿酸血症的病人,痛风发作的机率可能增加,应注意检测血液中尿酸含量。

  - 肾脏功能和利尿剂

  只有当肾脏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成年人血肌酐低于25mg/L,即220µ mol/L)时,噻嗪及其相关利尿剂才能够完全发挥作用。在老年人,必须依据年龄、体重和性别对血肌酐值进行调整,调整幅度可依据Cockroft's公式:

  Clcr=(140-年龄)×体重/(0.814×血肌酐)

  其中:年龄以"年"计算

  体重单位:千克

  血肌酐以微摩尔/升表示

  此公式适于老年男性,对女性患者,公式所得结果还应乘以0.85。

  在利尿剂治疗初期,由于引起水钠丢失而造成的低血容量使肾小球滤过减少,这可能导致血中的尿素和肌酐增加。这种短暂的功能性肾功能不全,对肾功能正常者没有影响;但对于肾功能不全者,可使肾功能进一步恶化。

  - 运动员

  此药含有的活性成分可能造成兴奋剂检测呈阳性反应,运动员对此应予以注意。运动员慎用。

  对驾驶机动车和操作机器能力的影响

  本品不会影响警觉,但某些病人可能会发生与血压降低相关的个体反应,特别是在治疗开始时,以及联合应用其它抗高血压药物时。

  因此,可以造成有关人员驾驶机动车和操作机器的能力下降。

孕妇用药

  妊娠期

  利尿药能引起胎盘缺血,造成胎儿营养不良。一般原则为妊娠妇女应避免使用噻嗪和相关利尿剂,绝不能用其治疗妊娠性生理水肿。

  哺乳期

  因为药物可能进入乳汁,哺乳期妇女应避免服用本品。

儿童用药

  缺乏儿科患者应用本品的研究资料。

老年用药

  参见【注意事项】。

药物作用

  不适当的联合用药

  + 锂

  在无钠饮食时(尿中锂的排出减少),吲达帕胺增加血锂浓度并导致锂盐过量的表现。然而如果同时应用利尿剂,应当严格监测血锂水平,并且调整用药量。

  联合使用时需要注意的药物

  + 引起扭转性室速的药物

  ● Ia类抗心律失常药(奎尼丁、二氢奎尼丁、双异丙吡胺)

  ● III类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索他洛尔、多非利特、伊布利特)

  ● 一些抗精神失常药:

  吩噻嗪类(氯丙嗪,氰美马嗪,左美丙嗪,硫利达嗪,三氟拉嗪)

  苯甲酰胺类(氨磺必利、舒必利,舒托必利,硫必利)

  丁酰苯类(氟哌利多,氟哌啶醇)

  其它类:苄普地尔,西沙必利,二苯马尼,静脉用红霉素,卤泛群,咪唑斯汀、喷他脒、司帕沙星、莫西沙星、静脉用长春胺。

  联合应用增加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尤其是引起扭转性室速(低钾血症是一个危险因素)

  在联合用药之前,应监测低钾血症,必要时应纠正。应进行临床体征、血浆电解质水平和心电图的监测。

  一旦出现低钾血症,选择不导致扭转性室速的药物。

  + 非甾体类抗炎药(全身性),包括选择性COX-2 抑制剂, 及高剂量的水杨酸盐( 每日大于3 克)

  可能会降低吲达帕胺抗高血压的作用

  脱水病人存在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危险性(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在治疗前给病人补充水分,并监测其肾功能。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 )抑制剂

  在先前存在缺钠的情况下(特别见于肾动脉狭窄时),吲达帕胺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合用,存在引起突发低血压和/或急性肾衰的危险性。

  对原发性高血压,先前应用利尿剂治疗可能导致缺钠,必须注意:

  (1)在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前3天停用利尿剂,必要时可重新开始应用排钾利尿剂;

  (2)或在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时,采用低起始剂量,逐渐增加剂量。

  在充血性心衰病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起始量应很小,可在减少排钾利尿剂的剂量后开始给药。

  对于所有病人,在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第1周时都要监测肾脏功能(血肌酐)

  + 其它降低血钾的化合物:二性霉素B (静注)、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口服)、替可克肽、刺激性泻药:

  增加低钾血症的危险性(协同作用)。

  在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时,要特别注意。监测血钾,必要时加以纠正。

  应用非刺激性泻药。

  + 巴氯芬:

  加强降血压作用。给病人补液;在治疗开始时监测肾脏功能。

  + 洋地黄类药物:

  低钾血症易于诱发洋地黄类药物的毒性作用。应注意监测血钾、心电图,必要时重新调整治疗。

  须加考虑的联合用药

  + 保钾利尿剂(阿米洛利、安体舒通、氨苯蝶啶)

  这种联合用药对某些病人有益,但不能排除低钾血症或高钾血症的可能性,特别是对于肾衰和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高钾血症。

  需要监测血钾、心电图,必要时重新调整治疗。

  + 二甲双胍

  利尿剂(特别是髓袢利尿剂)所诱发的功能性肾功能不全,能够增加二甲双胍引起的乳酸性酸中毒的危险。

  血肌酐水平在男性超过15mg/L(135µ mol/L)、在女性超过12mg/L(110µmol/L)时,不要应用二甲双胍。

  + 碘造影剂

  在利尿剂造成的脱水情况下,碘造影剂增加急性肾衰的危险性,特别是应用大剂量时。在给予碘化合物前,必须先进行补液治疗。

  + 丙咪嗪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精神安定药

  具有抗高血压作用,增加直立性低血压的危险性(协同作用)。

  + 钙盐

  尿中排钙减少导致高血钙的危险。

  + 环孢菌素

  在不增加循环中环孢菌素水平,甚至在没有水/钠缺失的情况下,仍存在血肌酐升高的危险性。

  + 皮质激素、替可克肽(全身性)

  降低吲达帕胺抗高血压疗效(由于皮质激素造成的水/钠潴留)。

药物过量

  吲达帕胺的剂量达40mg,即相当于治疗量的27倍时,没有任何毒性反应。

  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水和电解质紊乱(低钠血症和低钾血症)。临床症状可能为恶心、呕吐、低血压、痛性痉挛、眩晕、嗜睡、思维混乱、多尿或少尿甚至无尿(低血容量所致)。

  在专门的医疗中心采用的最初处理方法为:通过洗胃和/或服用活性炭,尽快清除摄入的药物。此后,应补充水和电解质,恢复水和电解质的平衡。

药理毒理

  作用于肾皮质稀释段的利尿效应(心血管系统)

  吲达帕胺为一种氨苯磺胺的衍生物,具有吲哚环结构,药理学上与噻嗪类利尿剂相关,通过抑制肾皮质稀释段对钠的重吸收达到利尿效果。此药增加尿钠和尿氯的排出,并在较小程度上增加钾和镁的排出,由此导致尿量增加,而发挥抗高血压作用。

  Ⅱ期和Ⅲ期研究表明,应用本品单药治疗的抗高血压疗效可持续24小时。出现这种疗效时,所用剂量仅具有轻度利尿作用。

  本药的抗高血压作用与其改善动脉的顺应性,降低小动脉和整个外周循环阻力有关。

  吲达帕胺可以逆转高血压引起的左心室肥厚。

  超过一定剂量,噻嗪及其相关利尿剂的疗效并不进一步提高,而副作用却不断增加。如果治疗无效,不应增加药物剂量。

  短期、中期和长期应用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病人时,发现吲达帕胺:

  - 不影响脂类代谢:如甘油三脂、LDL-胆固醇和HDL-胆固醇。

  - 不影响碳水化合物代谢,即使用于治疗糖尿病性高血压患者也是如此。

  临床前安全性资料

  给不同种属的动物口饲大剂量药物(高于治疗量40~8000倍),结果显示可以加强吲达帕胺的利尿作用。

  急性毒性试验通过静脉或腹腔内注射吲达帕胺,显示引起的主要症状与吲达帕胺的药理作用有关,表现为呼吸徐缓和外周血管扩张。

  吲达帕胺致突变及致癌试验均为阴性。

药代动力学

  本品将吲达帕胺以缓释剂量包含在基质中,该基质作为活性成分的支持物使药物缓慢释放出来。

  吸收

  释放的吲达帕胺成分能够迅速并且完全地被胃肠道吸收。

  进食可轻度加快此药的吸收,但对药物吸收量并无影响。

  一次服药后12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重复给药可以减少两次用药间的血药浓度的变化。

  吸收存在个体间的差异。

  分布

  吲达帕胺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为79%。

  血浆消除的半衰期为14-24小时(平均18小时)。

  用药7天之后血药浓度达稳态。

  重复给药不引起药物蓄积。

  代谢

  主要以非活性代谢物的形式经尿液(达给药剂量的70%)和粪便(22%)排泄。

  危险人群

  在肾衰的病人,药代动力学参数无变化。

贮藏

  30℃以下密封保存

包装

  铝铝包装,10、30片/盒

有效期

  36个月

执行标准

  WS1-(X-006)-2007Z-2011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