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吖啶酮

2022-06-24 23:48:32 百科资料

吖啶酮是化学物质,分子式是C13H9NO。

  • 中文名 吖啶酮
  • 外文名 ACRIDONE
  • 熔    点 360-362℃
  • 分子式 C13H9NO
  • 相对密度 1.231g/cm3

分子结构

分子结构图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吖啶酮

  英文名称:ACRIDONE

  中文别名:9(10H)吖啶酮;9-吖啶酮

  英文别名:9(10H)-Acridone; 9,10-Dihydro-9-oxoacridine; 9-Acridone; benzo[1,8]naphthyridin-5(10H)-one; acridin-9(10H)-one

  CAS号:578-95-0

  分子式:C13H9NO

  分子量:195.2167

物性数据

  1. 性状:黄色片状结晶。

  2. 密度(g/mL,25/4℃):未确定

  3. 相对蒸汽密度(g/mL,空气=1):未确定

  4. 熔点(ºC):354

  5. 沸点(ºC,常压):未确定

  6. 沸点(ºC, 5.2kPa):未确定

  7. 折射率:未确定

  8. 闪点(ºC):未确定

  9. 比旋光度(º ):未确定

  10. 自燃点或引燃温度(ºC):未确定

  11. 蒸气压(kPa,25ºC):未确定

  12. 饱和蒸气压(kPa,60ºC):未确定

  13. 燃烧热(KJ/mol):未确定

  14. 临界温度(ºC):未确定

  15. 临界压力(KPa):未确定

  16. 油水(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未确定

  17. 爆炸上限(%,V/V):未确定

  18. 爆炸下限(%,V/V):未确定

  19. 溶解性:溶于热乙醇、热乙酸、氢氧化钾乙醇溶液,不溶于水、乙醚、苯和氯仿。在乙醇溶液中显蓝色荧光。

存储方法

  密封4℃保存。

合成方法

  1.由邻氯苯甲酸和苯胺反应生成二苯胺-2-羧酸(即邻苯氨基苯甲酸或N-苯基氨茴酸),再在浓硫酸中脱水环合而得。在装有蒸馏装置和搅拌器的250ml三颈烧瓶中,加入10g(0.064mol)邻氯苯甲酸,10g碳酸钾,40ml(0.42mol)苯胺和0.1g新制备的铜粉。将混合物搅拌、加热,慢慢将反应产生的水蒸出来。约需3h。然后用水蒸气蒸馏法蒸出未反应的苯胺。将剩余物加活性炭脱色过滤。滤液中加入浓盐酸使结晶析出,冷却,滤出结晶,用少量冷水洗涤抽干。粗品用乙酸和乙醇重结晶,熔点为183-184℃。把5g邻苯氨基苯甲酸与35ml浓硫酸混合,在水浴上加热3h。冷却后,在强烈搅拌下加入40ml冰水.滤出沉淀。将它加到300ml2.5%的碳酸钠溶液中,加热,过滤,用水洗涤后干燥,即得吖啶酮。

主要用途

  1.有机合成。

安全信息

风险术语

  R22:Harmful if swallowed. 吞食有害。

  R36/37/38:Irritating to eyes, respiratory system and skin. 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安全术语

  S26:In case of contact with eyes, rinse immediately with plenty of water and seek medical advice.不慎与眼睛接触后,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

  S37/39:Wear suitable gloves and eye/face protection戴适当的手套和护目镜或面具。

系统编号

  CAS号:578-95-0

  MDL号:MFCD00005019

  EINECS号:209-434-7

  RTECS号:AR6976000

  BRN号:7104

  PubChem号:24848848

分子结构数据

  1、 摩尔折射率:57.27

  2、 摩尔体积(m3/mol):158.6

  3、 等张比容(90.2K):417.8

  4、 表面张力(dyne/cm):48.1

  5、 极化率(10-24cm3):22.70

性质与稳定性

  1.具有刺激性,使用时应避免吸入本品的粉尘,避免于眼睛及皮肤接触。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