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用作动词
在汉语中,名词不能带宾语,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如果名词带宾语了,说明它临时具有动词的性质,就是词类活用。
- 中文名称 名词用作动词
- 性质 词类活用
- 判断方法 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
- 活用形式 名词十名词
判断方法
在汉语中,名词不能带宾语,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如果名词带宾语了,说明它临时具有动词的性质,就是词类活用。
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又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活用形式
1.名词十名词(组成主谓结构、动宾结构或动补结构,其中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前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属于动宾结构、动补结构;后一个名词作动词的,属于主谓结构)
例1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2 晋军函陵(军,驻扎.驻军)(《烛之武退秦师》)
分析例1中"舍"本是名词,用在宾语"相如"前,活用为动词,是"安置(相如)住宿"的意思,"舍相如"是动宾结构;例2中"军"本是名词,用"函陵"前,活用为动词,是"驻扎"的意思,"军函陵"是动补结构。
2.副词作状语十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3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模仿)(《屈原列传》)
例4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寡人之于国也》)
分析例3中"祖"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皆"后,活用为动词,是"效法.模仿"的意思。例4中"王"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不"后,活用为动词,是"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的意思。
3.能愿动词+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5 左右欲刃相如 (忍,用刀杀)(《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6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劝学》)
分析例5中"刃"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欲"之后,宾语"相如"之前,活用为动词,含有"杀"的意思,"欲刃相如"就是"想用刀杀掉相如"的意思。例6中"水"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能"之后,宾语"水"之前,活用为动词,是"游水.游泳"的意思。
4.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7 泥而不滓(泥,生活在污泥里)(《屈原列传》)
分析例7中"泥"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活用为动词,整句的意思"屈原是出于污泥而不染"。
5.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它词语作调话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8 时秦昭王与楚婚(婚,结为婚姻)(《屈原列传》)
分析例8中"婚"本是动词,这里用在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这时"婚"变为动词,意思为"结为婚姻"。
6.所+名词(组成所字结构)
例9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分析因为"所"字通常与动词结合组成名词性词组,所以所字后的名词用作动词。例9的"罾"字是名词用做动词,作"捕"、"捞"讲。
规律总结
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当作动词使用,也有多种情况。例如上面介绍的名词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实际上也都属于名词用如动词。除这两种相对特殊的用法外,在多数情况下,名词通常作一般的谓语动词使用。例如:
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衣帛:穿丝绸质地的衣物。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水:游水。
3.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西:向西进发。
4.遥岑远目,玉簪螺髻。(辛弃疾《水龙吟》)
目:用眼看。
1.标志:
名词出现在副词后;名词出现在能愿动词后;名词出现在"所"字后
2.语法分析:
句中无动词;两个名词连用;名词在句中谓语的位置;名词后为代词。
示例
1、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水"受否定副词"非"和助动词"能"修饰,用作动词:游水)《劝学》
2、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名词"帝王"带省略介词"于"的补语"于万世",用作动词:称帝称王)《过秦论》
3、 序八州而朝同列 (名词"序"带宾语"八州",用作动词:引、招致)《过秦论》
4、 道芷阳间行(名词"道"带宾语"芷阳"用作动词:取道)《鸿门宴》
5、 则思江海下百川(方位名词"下",带宾语"百川",用作动词:居于……之下)《谏太宗十思疏》
6、 或师焉("师"充当"或"的谓语,用作动词:从师)《师说》
7、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名词"炬"处于谓语的位置上,用作动词:放火)《阿房宫赋》
8、 族秦者秦也(名词"族"带宾语"秦",用作动词:灭族,杀死合族的人)《阿房宫赋》
9、 义不赂秦(名词"义"充当省略主语"燕赵之君"的谓语,用作动词:坚持正义)《六国论》
10、 由山以上(方们名词"上",受状语"由山"的修饰,用作动词;上走)《游褒禅山记》
11、 函梁君臣之首(名词"函"带宾语"梁君臣之首"用作动词:用木匣封装)《伶官传序》
12、 抑本其成败之迹(名词"本",本义为草木的根或茎干,引申为根源,本源。此处带宾语"其成败之迹",用作动词:考察、考究)《伶官传序》
13、 乳二世(名词"乳"带宾语"二世",用作动词:用乳汁喂养)《项脊轩志》
14、 读书久不效(名词"效"处在谓语位置上,用作动词:取得功效)《项脊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