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冲日

木星冲日即太阳、地球和木星排成一条直线。每过1年又34天,木星、地球、太阳在一条直线上,天文学上称为"木星冲日",太阳落山时木星在东南地平线上刚刚升起,届时,木星将达到最亮,亮度仅次于金星,整夜可见。
2019年6月10日,天宇上演"木星冲日"天象。 2020年7月14日晚,木星冲日 。
- 中文名称 木星冲日
- 外文名称 Jupiter opposition
- 学科 天文学
- 周期 399天
- 最大亮度 -2.6等
产生背景
木星(Jupiter)古称岁星,是离太阳远近的第五颗行星,而且是八大行星中最大的一颗,比所有其他的行星的合质量大2倍(地球的318倍)。木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4332.589天,约合11.86年。木星(a.k.a. Jove)希腊人称之为宙斯(众神之王,奥林匹斯山的统治者和罗马国的保护人,它是Cronus(土星)的儿子)。 木星冲日这天,地球在中间恰似用扁担一边挑着太阳、一边挑着木星。西方神话中,木星是掌管宇宙的天神宙斯,在中国民间传说中它是掌管工程的太岁。
木星是除金星之外天上最亮的星星(只有个别时候火星会比它亮),木星冲日期间,木星位于蛇夫座,对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观测者来说地平高度较低,近午夜才会升得足够高。爱好者借助小型天文望远镜观测,不仅可以看到木星表面色彩斑斓的条纹和其赤道附近的"大红斑",还可见到四颗伽利略卫星围绕着木星旋转,届时天文爱好者还可以对它表面细节进行拍照,而且它们每天的相对位置都不同,宛如一个小小的"太阳系"。
太阳落山后木星将从东南方地平线上升起,亮度为-2.7星等,天文爱好者可用肉眼直接观测。有条件的话可用一架口径20公分以上的天文望远镜对着木星观测,就可以看到木星上面的平行于赤道的条条云带,还可看到木星周围的4颗大卫星: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由于这些卫星公转周期差别很大,从地球上看起来,它们在木星两侧排列的队形总在变化着,有时每侧两个,有时一边一个、一边三个,有时4个全部到了一边。有时,某一颗还会走到木星的身后躲藏起来,让人感觉"消失"了。一直到2009年10月份,木星每天傍晚都会在天空显现,成为夜空里比较亮的明星,亮度为-2.6星等至-2.2星等,这一段时间是观测木星的好时机。
产生周期
木星的公转周期比地球长很多,但地球在木星冲日一次后,运行一圈多一点的时间就可以再次运行到木星和太阳中间,再次形成木星冲日。因此木星冲日的周期是1年34天。
主要特点
对于木星这类外行星来说,由于它们绕日公转周期很长,距离地球又非常遥远,在恒星背景上的移动速度是比较慢的,木星还需要5至6年才能移动到上中天地平高度较高的金牛座、双子座附近。
木星是太阳系里最大的行星,木星在地球的外侧环绕太阳旋转,每隔400±1天才会有一次冲日机会。即日落后从东方升起,整夜可见。此时,观测时间最长,距离地球最近,是观测的好机会。此时木星亮度远胜平时,只凭肉眼就清晰可见。在冲日前后约20天里,木星在傍晚时分,即太阳刚落山时从东方地平线升起,直到第二天日出前才从西方落下,亮度为-2.6星等。因此天文爱好者整夜都可用肉眼清晰见到这颗"八大行星中的老大"在蛇夫座闪现迷人光辉。
冲日时该天体整夜可见,亮度达到最亮,行星呈现完整的圆面。合是指两颗天体的黄经相同,从地球上看去就是这两个天体在同一方向上。
观测指南
方位
木星-2.7等,子夜时分地平高度37度(以120E 30N的地理位置为准),在人马座木星冲日时,黄昏后东南升起,黎明前在西南落下,整夜可见。在冲日期间,木星运行在双子座的天区范围内。天黑后,木星就已经升起,市民们只要留意东方一颗最亮的星星,那就是木星,其亮度将达到-2.7等。
时间
木星轨道的偏心率接近于零,不论木星在近日点还是在原日点冲日,木星距离地球的距离都是类似的。基本上不存在什么大冲小冲。此外,在木星冲日时,木星的黄经合太阳相差180度,只要太阳一落山,木星就升起来了。对于纬度不是特别高的地区(50度以内),最晚19点30分木星也升起了。楼上说的情况不是没有,不过纬度要相当高,太阳要在11点才落下。09年木星冲日木星在人马座,上中天的时候高度角(北京地区)不过20多度,观测条件不是最好。
若错过了2014年1月6日这一次木星冲日,也没有关系,因为此后的几个月也比较适合观测,届时,市民只需要利用小型望远镜,就可以看见木星的四颗卫星,以及其表面著名的木星大红斑。
历年数据
1980-2020年木星冲日数据表
(注:2014年1月后为预测数据,可能和实际略有变化)
日期 时间 距离 赤纬
1980年02月24日 18:01 4.4025 +10°47′
1981年03月26日 05:53 4.4525 -00°43′
1982年04月26日 00:28 4.4302 -11°58′
1983年05月27日 22:29 4.3405 -20°25′
1984年06月29日 16:11 4.2059 -23°07′
1985年08月04日 11:41 4.0668 -18°00′
1986年09月10日 21:15 3.9719 -06°11′
1987年10月18日 14:31 3.9593 +08°05′
1988年11月23日 03:04 4.0343 +19°21′
1989年12月27日 14:15 4.1657 +23°11′
1991年01月29日 00:26 4.3062 +18°50′
1992年02月29日 00:36 4.4118 +09°12′
1993年03月30日 12:01 4.4543 -02°24′
1994年04月30日 08:54 4.4230 -13°25′

1995年06月01日 11:21 4.3250 -21°13′
1996年07月04日 11:41 4.1863 -22°53′
1997年08月09日 13:39 4.0491 -16°39′
1998年09月16日 03:01 3.9629 -04°11′
1999年10月23日 19:03 3.9631 +10°00′
2000年11月28日 02:12 4.0497 +20°25′
2002年01月01日 05:52 4.1877 +23°00′
2003年02月02日 09:11 4.3272 +17°42′
2004年03月04日 05:05 4.4257 +07°37′
2005年04月03日 15:30 4.4568 -04°02′
2006年05月04日 14:36 4.4130 -14°45′
2007年06月05日 23:12 4.3047 -21°53′
2008年07月09日 07:39 4.1612 -22°29′
2009年08月14日 17:52 4.0278 -15°10′
2010年09月21日 11:35 3.9540 -02°06′
2011年10月29日 01:41 3.9700 +11°53′
2012年12月03日 01:44 4.0689 +21°20′
2014年01月05日 21:11 4.2106 +22°40′(注:实际时间为2014年1月6日)
2015年02月06日 18:19 4.3462 +16°27′
2016年03月08日 10:56 4.4354 +05°58′
2017年04月07日 21:38 4.4550 -05°41′
2018年05月09日 00:38 4.4001 -16°04′
2019年06月10日 15:27 4.2842 -22°26′
2020年07月14日 07:58 4.1395 -21°54′
2020年07月14日 07:58 4.1395 -21°54′
木星成分
木星大气层上层的成分以气体分子的体积百分比大约88-92%是氢,8-12%是氦。因为氦原子的质量是氢原子的4倍,当以质量描述组成时不同的原子量就会有不同的贡献。因此木星的大气层大约75%的质量是氢,24%的质量是氦,剩馀的1%是其它的元素。内部包含密度较高的材料,大致是71%的氢,24%的氦,和5%其它的元素。大气中含有微量的甲烷、水蒸气、氨和矽基化合物。也有微量的碳、乙烷、硫化氢、氖、氧、磷化氢和硫,最外层的大气含有结晶的氨。经由红外线和紫外线的测量,也发现有微量的苯和其它的烃类
大气中氢和氦的比例接近理论上的原始太阳星云组成。氖在大气层上层仅占百万分之廿,大约是太阳中丰度的十分之一。氦也几乎耗尽,大约只有太阳组成的80%左右。这种减少是因为这些元素沉降到行星内部的结果。较重的惰性气体在木星大气层中的丰度是太阳的2-3倍。
依据光谱,土星的组成被认为类似于木星,但其它的巨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有著相对较少的氢与氦。由于缺乏直接深入大气层的探测器,除了外层的大气层外,缺乏内部更重元素丰度的精确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