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理工一号

南理工一号,是南京理工大学的90后学生们自主研制的卫星。
2015年9月25日上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南京理工大学自主研制的“南理工一号”立方星由“长征11号”运载火箭成功搭载发射。
- 中文名 南理工一号
-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 研发团队 南京理工大学学生
- 卫星自重 2.2kg
成功发射
2015年9月25日上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南京理工大学自主研制的“南理工一号”立方星由“长征11号”运载火箭成功搭载发射。

据介绍,立方星是国际上广泛用于大学开展航天科学研究与教育的一种小卫星,具有成本低、功能密度大、研制周期短、入轨快的特点,通过组网形成星座,可实现对海洋、大气环境、船舶、航空飞行器等的监测。
本次发射中,“南理工一号”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研制的2颗立方星进行组网成“上科大二号”,将对全球海上船舶进行自动识别、星间信息交换等在轨演示验证。
外形特征
“南理工一号”重仅2.2千克,外形是10厘米*10厘米*22.7厘米的长方体。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包含了卫星所有功能系统:电源、结构、热控、姿态、通讯、星务等一样都不少。星上系统全部采用商用器件,自主研制。
研制团队
承担“南理工一号”研制任务的是南京理工大学微纳卫星中心立方星研制团队,该团队由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3位小卫星研究领域的资深教师和2名博士、11名硕士研究生组成。学生们各自承担一项研制任务,参与立方星整个研制过程,整个研发过程不到1年的时间。
社会意义
“南理工一号”总设计师廖文和副校长表示,该立方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南京理工大学掌握了微纳卫星设计的关键技术,也标志着该校航天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完成了一次新尝试,对推进立方星商业化和开展航天工程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南京理工大学微纳卫星中心还将于2016年陆续发射两颗立方星,用于新技术在轨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