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刺鲀

2022-07-02 02:55:22 百科资料

刺鲀是一类奇怪的鱼,体短而宽,眼大,牙呈喙状,满身长着坚硬的长棘,名字的本身就反映了这一事实。棘刺基部互相联接,形成一个连续的一整块甲板,棘刺却能灵活自如。它的模样真像一只陆地上的小刺猬。 刺鲀是鲀形目鱼类。"鲀"是由"豚"字演变成的。豚是小猪的意思,因为这类鱼中,除了马面鲀、三刺鲀、鳞鲀以外,身躯大都肥肥胖胖圆圆的像小肥猪那样,所以就叫豚(鲀)了。

  • 中文名称 刺鲀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基本信息

刺鲀

  名称:刺鲀(porcupine fish)

  别名:刺黾、刺乖、刺龟、刺规、气瓜仔、气球鱼

  纲名:硬骨鱼纲Osteichthyes

  科属:鲀形目(Tetraodontoidei)

  鲀总科(Tetraodntoidea)

  刺鲀科(Diodontidae)

  生活环境:海洋

  习性:刺鲀属暖水性鱼类。喜栖息于泥沙底质的海域,受敌击时肚子鼓气成刺球。主要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暖水水域,中国产于南海。

  体重:体长一般为20-40CM,体重为1-2KG

  钓场:泥沙底质海区,泥沙海滩。

  钓法:远投竿远抛底钓法,船钓底钓法。

  饵料:虾肉,小鱿鱼片,贝类肉,鱼肉。

  钓期:1-12

  介绍:刺鲀是河鲀的同类,在水中遇到敌人时,便吸入海水,使腹部膨胀,并把身上的刺竖立起来。刺为鳞片变形而成,极为坚硬,最长可达到5厘米左右,对皮肤具有铠甲般的保护作用,无毒性。

  刺鲀,中国古书名"鱼虎"。体短圆形,头和体的背面颇宽圆。尾部短小,似圆锥状。鳞已变成粗棘,棘下有2至3棘根,棘很长或粗短,仅尾端与尾柄后部无棘。口端位,口小,上下颌的牙齿各愈合成一个大牙板状,中央无齿缝。眼中大或稍大,侧位而高。鼻孔2个或无。鳃孔短小,侧位。背鳍与臀鳍相对,位于体的后部,均甚短小,无鳍棘;胸鳍侧位;无腹鳍;尾鳍圆形。有鳔。有气囊。为热带海藻和珊瑚礁附近生活的底层鱼类。

  刺鲀属是刺鲀科的典型代表,中国主要分布于南海及台湾海峡,仅六斑刺鲀分布于南海、东海和黄海。刺鲀的肝、生殖腺及内脏有毒,不能食用。

形态特征

  体短圆形,头和体的背面颇宽圆。尾部短小,似圆锥状。鳞已变成粗棘,棘下有2至3棘根,棘很长或粗短,仅吻端与尾柄后部无棘。口端位,中小形,上下颌的牙齿各愈合成一个大牙板状。眼侧位而高。鼻孔2个或无。鳃孔短小,侧位。背鳍与臀鳍相对,位于体的后部,均甚短小,无鳍棘;胸鳍侧位;无腹鳍;尾鳍圆形。有鳔。有气囊。

刺鲀
分类系统:Animalia:动物界 - Chordata:脊索动物门 - Actinopterygii:辐鳍鱼纲 - Tetrodontiformes:鲀形目 - Tetraodontoidei:四齿鲀亚目 - Diodontidae:刺鲀科
学名:Diodontidae
中文名:

  刺鲀

中文拼音:CìTún
分类等级:
概述:
原始属名
模式标本产地
模式标本保存地
国家保护级别不祥
CITES公约级别未定
IUCN红色名录等级未予评估(NE)
红皮书等级未定
有毒鱼类

分类学

  拼音:hé tún

  英文:swellfish,globefish,balloonfish,fugu,rabbitfish

  学名:Fugn rubripes T&S(红鳍东方鲀)Fugupssedommus Chu(假晴东方河豚鲀)Fugu obscurus Abe(暗纹东方鲀), 属硬骨鱼纲,鲀形目,鲀亚目,鲀科,是暖水性海洋底栖鱼类,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在我国各大海区都有捕获,假睛东方豚还经常进入长江、黄河中下游一带水域,而暗纹东方豚亦可进入江河或定居于淡水湖中。一般于每年清明节前后从大海游至长江中下游。在我国,河豚鱼有30余种,常见的有黄鳍东方、虫纹东方 、红鳍东方 、暗纹东方 等,其中以暗纹东方 产量最大。一般体长70--500毫米,其中红鳍东方豚已见最大体长为750毫米。河豚鱼味道极为鲜美,与鲥鱼、刀鱼并称为"长江三鲜"。

生活习性

刺鲀与澳洲睡电鳐同归于尽

  为热带海藻和珊瑚礁附近生活的底层鱼类。肉食性,以坚硬的珊瑚、贝类、虾、蟹等为食。游泳能力弱,遇敌时吸进空气或水,使腹部膨胀,皮肤上的刺都竖立起来,用以自卫。有时遇到一大鱼袭击一群小刺鲀,它们全都竖起了刺并聚集成团,似一大刺球,使敌害望而生畏。为热带海藻和珊瑚礁附近生活的底层鱼类。

  平时,刺鲀身上的硬刺平贴在它的身上,看起来与别的鱼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当它遇敌时,它立即大口吞进海水,强大的水压使全身胀大2~3倍,倒下的硬刺也竖立起来,形成一个大刺球,让敌人无法下口。体形比它稍大的鱼骤然看见到口的食物比自己还大,不落荒而逃才怪呢!

  当人们从海里捞起一条刺鲀时,由于它来不及吞水,它就吞进大量空气,迫使身体胀大,浑身棘刺倒竖。只有当它觉得警报解除时,它才恢复平时的样子。

  其实,刺鲀不只是会消极防御,它还会"防守反击"呢!

  在大西洋里,凶悍的瓦氏斜齿鲨一次能吞进四十多条磨球鲀(刺鲀的一种),它以为自己美餐了一顿,孰不知它已为自己掘了坟墓。磨球鲀一进入鲨鱼的肚子,像孙悟空进入铁扇公主的肚子里一样,是不会就此罢休的,它立即聚气发功,全身膨胀。原来鳞状的棘刺根根怒张开来,活像一只只刺猬。它们在鲨鱼肚子里翻滚撕咬,这里成了绝妙的演武场。鲨鱼疼得在海面狂跳,最后就疼死啦!

  当鲨鱼在疼得狂跳时,附近的磨球鲀就知道,这肯定是自己的同类在鲨鱼肚里作怪,又可以美餐一顿啦,因此,纷纷向鲨鱼聚拢。很快,肚里的磨球鲀咬破鲨鱼的肚皮,游出来与外面的同类一起啄食鲨鱼尸体。不一会儿,不可一世的鲨鱼就只剩下了一堆白骨。好厉害的磨球鲀!

生存现状

  刺鲀科(Diodontidae)一些多刺的浅水鱼类的统称,广布于世界热带海域,特别是密斑刺鲀(Diodon hystrix)更为常见。与鲀科(Tetraodontidae)鱼类近缘。受到刺激时,身体同样能充气膨胀,刺鲀体短而宽,眼大,牙呈喙状,皮上被小刺,因而得名。一些种类的体上小刺短且固定直立,如短刺鲀属(Chilomycterus)鱼类。而其他刺鲀科鱼类如刺鲀属(Diodon),则小刺紧伏于体上,只有在鱼体鼓胀时才立起。人们常把刺鲀皮充气,晾干,中间放一灯泡,当作艺术珍品出售。密斑刺鲀体淡褐色,具深色斑点,最大体长约90公分(3英尺)。

分布状况

  生活在暖温性海洋的底层。广布于三大洋的暖水海区,国内分布于南海、东海、黄海;国外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

代表种

  六斑刺鲀,小型海产鱼类。体长椭圆形,稍平扁。头宽大。吻短。眼中等大。口小。上下颌齿各愈合成一大齿状,边缘有钝小的突起。唇发达。鳃耙2行,短小。鳞退化成长刺,棘能前后活动。无侧线。背鳍位于肛门的上方,为圆形小刀状。臀鳍位于背鳍基后半部的下方,形状与背鳍相似。胸鳍宽短。无腹鳍。尾鳍后端钝圆形。背侧淡灰褐色,有6个大的黑斑。腹部白色。生活在暖温性海洋的底层。体内腹侧有气囊,当遇敌害时能膨大,各棘竖立,用以自卫。以甲壳动物等为食。内脏及生殖腺有毒。

六斑刺鲀(Diodon holacanthus)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