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上龙

冯氏上龙是指在挪威斯瓦尔巴特群岛发现的巨型上龙,重达33000磅,被称为"迄今史上最凶猛的猎人"。
- 中文名称 冯氏上龙
- 称为 迄今史上最凶猛的猎人
- 发现于 挪威斯瓦尔巴特群岛
- 重量 33000磅
发现
2004年,挪威奥斯陆大学古生物学家在北极斯瓦尔巴特群岛上发现了一种大头、大胃、长有四个桨状肢的巨型海洋爬行动物化石。
2009年,媒体公开报道称,这种庞然大物的撕咬能力比暴龙还要强。这一报道在当时引起了考古界的轰动,人们将这种动物称为"终级掠食者"。然而,包括发现者在内的所有研究人员都没有发表过关于这一物种的科学描述与定义,甚至一些新闻报道和历史记录片都只是将其称之为最恐怖的掠食者,归为上龙一族。
在2004年到2012年之间,挪威奥斯陆大学研究团队在北极斯瓦尔巴特群岛上共发现了两个巨型上龙化石。此前,古生物学家发现的唯一关于上龙的材料就是一块尾椎骨,因此奥斯陆大学研究团队的发现是一项重要成果。这一名声越来越大的物种,其中一个被称为"终级掠食者",另一个被称为"怪物"。其实,它们都属于冯氏上龙。
考古研究
这些化石素材让现代人能够部分弄清楚这种海洋顶级捕食者活着时究竟是何模样。

斯瓦尔巴特群岛上有规律的冰冻-解冻循环过程将这些骨骼严重破坏成碎片。而在考古学家研究过程中,这些碎片又进一步被破坏。组成这一新物种的标本),包括颌部碎片、从颈部到背部的部分椎骨碎片以及右前肢的碎片。另一具较大标本,包括头骨背部、部分椎骨以及一些未经确认的骨骼。在它们死亡后,由于环境的变迁,当奥斯陆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它们时,这种史前终极捕食者的残骸已几乎所剩无几。
标本的不完整性,使得冯氏上龙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越来越复杂。科努特森等人只能根据其他种类上龙的测量方法,再依靠手中少量的标本素材来估计这一物种的大小。不管是"终极掠食者"还是"怪物",它们的可能长度约50英尺(约合15.2米)。研究人员认为,"怪物"应该是发现"最大的上龙"。但是之后发现的完整头骨和肩带证明其大小并没有超过昆士兰克柔龙,两个样本中较大的个体POM 241.136(掠食者X)的颅基长应该合2.0米,这小于在澳大利亚和哥伦比亚境内白垩纪岩层中发现的克柔龙属(2,2~2.4米)相近。另外一具样本POM 241.135头骨相对小一些,颅基长长度介于1.6到1.9米。其特点包括较宽的吻部和齿基,比例相当大的鳍状肢(肱骨长度1米,已知保留第二大,仅次于巨游龙),相对于同属个体非常宽的枕骨。
另一个问题是这两头上龙的身体长度。估测上龙大小,只有根据已知其他物种的零碎信息来决定。因此,古生物学家只有根据上述骨骼碎片来判断其长度。根据椎骨和肩带的大小,根据肩带判断较小的POM 241.135 身长一般大约为8.5米,体重5200kg, 再和较大个体的脊椎骨宽度比较得出POM 241.136长度为10.5米左右,体重10400kg, 这一长度可以让它们有资格享受"大型上龙"的称号。
如果按脊椎骨长度和吻部与波利亚克柔龙比较(10.06米),POM 241.135可能长达8.9米头部颅基长可达1.9米(体重7200kg),而POM 241.136同样与波利亚对比之后结果则是头部颅基长2.0米,体长9.4米(体重8500kg),这个重建颈部较短而躯干较大,这让较小的POM 241.135的体重升高,但是同时也缩短了POM 241.136和其的差距。这个大小仍然与一年之后描述的茅伟斯湾出土的凯万上龙体型相等,由于没有完整的骨骼,因此很难搞清楚这一新命名的物种究竟按那种估测更靠谱。
也许"终极掠食者"和"怪物"既并不是像媒体宣传的那样终极记录保持者,也不是最大的海洋捕食者,但是它们绝对称得上是"迄今定义的最大上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