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的踪迹

《倭寇的踪迹》是由徐浩峰执导,宋洋、赵圆圆、马君、于承惠、徐鸥仪、马可等主演的武侠动作片。
影片讲述了明朝末年江湖上的四大门派与倭刀之间扑朔迷离的斗争故事。
影片于2012年2月24日在中国上映。
- 中文名 倭寇的踪迹
- 类型 动作,历史
- 主演 于承惠,宋洋,赵圆圆,马君,徐福晶
- 片长 108分钟
- 出品时间 2012年
剧情简介
明朝万历年间,倭寇被消灭后天下太平。霜叶城有四大武林世族,任何人想要在这里开宗立派,必须经由他们同意。有个神秘的青年和他同伴两人拿着类似"倭刀"的兵器前来挑战,不仅被四大世族的掌门人拒之门外还招来他们的围捕。倭寇来袭的消息不胫而走,武林人士、朝廷官兵纷纷卷入这场战斗。

随着围捕的展开,武林第一高手重出江湖,朝廷官兵、四大世族和花船舞女隐藏于世的秘密被逐一揭开,而青年侠客跟他的同伴也因理想目标发生了争执。这两个神秘人究竟是谁,这种奇怪的兵器隐藏着什么秘密,四大世族围捕他们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重出江湖的武林第一高手又有怎样的难言之隐,卷入这场武林纷争的四路人马最终如何解开彼此之间的离奇纠葛?江湖中一段搜寻"倭寇踪迹"的武林故事就此展开 。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
裘冬月 | 于承惠 |
梁痕录 | 宋洋 |
佘么尼(裘夫人)&改娥 | 赵圆圆 |
郄佬 | 马君 |
赛兰 | 徐福晶 |
赣岗 | 马可 |
刘铠 | 刘哲欣 |
左偏使 | 姚未平 |
蔡佬 | 欧克勤 |
王佬 | 李桂生 |
陆佬 | 薄冰 |
赛梅 | 米娃·木拉提 |
赛竹 | 肖勒娜依·艾尼 |
赛菊 | 哈斯艳·叶尔肯 |
职员表
出品人 | 李锐 |
---|---|
制作人 | 李锐 |
导演 | 徐浩峰 |
编剧 | 徐浩峰 |
摄影 | 孟晓清、沙金城 |
配乐 | 张阳 |
剪辑 | 徐浩峰 |
美术设计 | 谢勇 |
动作指导 | 徐浩峰 |
服装设计 | 梁婷婷 |
以上资料来源
角色介绍
![]() | 宋洋饰演梁痕录 本是抗倭英雄戚继光身边的贴身侍卫,倭寇早已被荡平,戚继光也已经去世多年,想让戚继光改制的倭刀万古流传,因为来挑战四大名门,不料被当做倭寇余孽,遭到围捕,引发了一场武林争斗。,但他并不因此沮丧,分别交给两个女人一招,利用声东击西的策略,搞得全城人心惶惶。 |
![]() | 徐福晶饰演赛兰 义无反顾的爱上了遭到围捕的梁痕路,性格火热的她对待爱情亦热辣直接,一如她那充满异域柔情的舞蹈一般。 |
![]() | 于承惠饰演裘冬月 武器双峰六合枪,一身枪术神出鬼没,而他本人亦是凭借着这手枪术才立下了威名,在兵器谱上第一把交椅的排名,同样也暗合着裘冬月"第一高手"的称号。只有真正的高手,才能将双锋枪的威力发挥到极致。但是不得不背负妻子背叛的耻辱归隐。 |
![]() | 赵圆圆饰演裘夫人 第一高手裘冬月的续弦,其实早就和家里的护卫有私情,裘冬月因此上山归隐,后裘冬月下山被赛兰打伤后,想要杀死裘冬月,遇到梁痕录打算放火烧府策划乱局,帮助他实施计划。 |
![]() | 马君饰演郄佬 裘冬月归隐以后城里的掌权者,汲汲营营的是自己的权势,一开始因梁痕录的刀是倭刀而针对他,后来幡然悔悟。 |
获奖记录
时间 | 届次 | 奖项名称 | 获奖主体 | 备注 |
---|---|---|---|---|
2011年 | 第48届 | 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导演 | 徐浩峰 | 提名 |
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 | 徐浩峰 | |||
2011年 | 第68届 | 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 | 倭寇的踪迹 | 入围 |
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处女作导演 | 徐浩峰 | 提名 | ||
2011年 | 第36届 | 多伦多电影节发现单元 | 倭寇的踪迹 | 入围 |
2011年 | 香港亚洲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 倭寇的踪迹 | 入围 | |
2011年 | 第33届 | 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 倭寇的踪迹 | 入围 |
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新导演 | 徐浩峰 | 提名 | ||
2011年 | 第6届 | 华语青年影像论坛新锐导演 | 徐浩峰 | 获奖 |
2012年 | 法国多维尔亚洲电影节最佳动作电影竞赛单元 | 倭寇的踪迹 | 入围 | |
2012年 | 大阪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 倭寇的踪迹 | 提名 | |
大阪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 | 倭寇的踪迹 | |||
2012年 | 第6届 | 青年华语影像论坛年度新锐导演 | 徐浩峰 | 获奖 |
2012年 | 第19届 |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艺术探索奖 | 倭寇的踪迹 | 获奖 |
发行信息
上映信息
上映国家 | 上映日期 |
---|---|
中国 | 2012年2月24日 |
影片评价
正面观点
徐浩峰以自己的小说为基础,运用电影手法构建了一个奇特的明代武侠世界。故事里不见萧条呻吟靡靡气息,尽是浑身是劲的刚毅洒脱,无论男女老幼登场人物都带有真切的俗家气质。这场骚乱,实则洞察明了明代统治规则的纰漏,倭寇之乱检验出的是武侠之道的衰败,是法则之道的势弱,也道德沦丧的国运将亡的症结败局显露。在此末法世代,侠道要守护的是什么?在这部电影里给出了深刻的答案。影片细腻实地铺垫历史光景,江湖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显出了文治武功相接的饱满质感,恪守武道的武士在迂腐社会之中找到自身的存在感谈何容易,武士沦为看家护院的打手,在道听途说的缉捕倭寇的比武之中,沦为了笑柄,此为一悲;抗倭大将半身戎马落得荒草埋没,无人颂赞的下场,传世武功也废了,武功精神也废了,此为二悲;政治为先,压抑武将,旁枝末节束缚武功发扬,最后埋下了祸根,此为三悲;徐浩峰透过《倭寇的踪迹》这部电影说出了侠客生涯的宿命,又尽量用轻松玩笑话来归结了他们的命运,另一方面以历史钩沉结合武功激斗展示了末法世代的中国功夫,整部电影况味十足,有武有侠。(网易娱乐评)

反面观点
无论从江湖观念、武术观念甚至电影观念上来看,《倭寇的踪迹》都是一部很有见地的创新之作,但囿于投资成本、导演经验以及演员能力,影片中让人泄气之处也不少见,有时还会有设计之外的喜剧效果,就和读完《道士下山》后虎头蛇尾的感觉一样。(新京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