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修褉

2022-06-29 06:47:58 百科资料

传统风俗,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三日),到水边嬉游,以消除不祥,叫做"修禊(xì)",出自王羲之《兰亭集序》:"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 中文名称 修禊
  • 拼音 xiū xì
  • 目的 消除不祥
  • 出处 王羲之《兰亭集序》

出处

  王羲之《兰亭集序》:"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辞海》P.242)

质疑

  有人提出,修禊一词,初出于《兰亭集序》,应该是"修禊事"(举办禊这种活动),"修禊"不应该成为一个词。并举例如:

  徐宁《史记》注:"三月上巳,临水祓除谓之禊。"

  《酉京杂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

考证

  我以为,禊有单独的解释,并不影响"修禊"作为词而存在。事实上,王羲之之后的古人,也是拿"修禊"为一个词来对待的。如:

  宋张侃《拙轩词话》:"前辈论王羲之之作修禊叙,不合用丝竹管弦。"

  明谢榛《四溟诗话卷4》:"譬若王羲之偕诸贤于兰亭修禊,适高丽使者至"。

  清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读书野云亭时,诸同学修禊佟氏园"。(注意,以上三例"禊"后无"事")

  单音词向双音词转化,是汉语发展的必然。"修禊"一词即便王氏首创,也无不可。我们断不必否认它是一个词。据查,苏州有个"虹桥修禊"系一名胜,国画家多有以"修禊"事入画,如阮数峰《兰亭修禊图》、傅抱石《兰亭修禊图》。可见,修禊作为词而存在,是受到我们的前人认可的。

  本词条也误将"禊"(示旁)写成了"褉"(衣旁)。倒也好,正好可以让误入者纠误。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