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龙

伤龙 (学名Dryptosaurus),又叫暴风龙是一属原始的暴龙超科恐龙,生活于上白垩纪麦斯特里希特阶的北美洲东部。虽然伤龙的化石纪录很少,但因由查尔斯·耐特(Charles R. Knight)所绘画的想像图,令它广为人知。
- 中文名称 伤龙
- 外文名称 Hurt dragon
- 身长 6.5米
- 臀部高度 为1.8米
- 重量 约1.2公吨
形态特征
伤龙身长6.5米,臀部高度为1.8米,重量约1.2公吨。伤龙拥有相当长的手臂,与三根指爪,类似它们的近亲始暴龙。每个指爪都有长达8吋的指爪。
物种学史
于1866年,爱德华·德林克·科普(Edward Drinker Cope)在美国新泽西州发现一副不完整的骨骼(编号ANSP 9995),并将之命名为暴风龙(Laelaps),以希腊神话中的猎犬莱拉普斯为名,据称能捉到世上所有的猎物。随鸭嘴龙、后弯齿龙及糙齿龙之后,暴风龙是首批在北美洲被发现的恐龙之一。其后却发现暴风龙的学名已被一种厉螨属所有,故奥塞内尔·查利斯·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于1877年将它更名为伤龙。
分类
在发现阿巴拉契亚龙以前,伤龙曾被多次分类于不同的科中,最初被科普分类于斑龙科,后被马什归类于伤龙科,在1990年代的系统发生学中,伤龙被分类于虚骨龙类,但其进一步的分类则未定。在其近亲阿巴拉契亚龙被发现之后,伤龙被发现是种原始的暴龙超科恐龙,可能类似与始暴龙。
在1997年,肯尼思·卡彭特(Kenneth Carpenter)重新检视伤龙的化石,发现伤龙的一些不显著特征,使它们无法确定归类于认一科中,足以建立个别的伤龙科。在发现阿巴拉契亚龙以前,伤龙是白垩纪晚期北美洲东部的唯一大型肉食性恐龙。
古生态学
伤龙是种肉食性恐龙,但北美洲东部的白垩纪地层很少化石,使得伤龙的食性难以确定。鸭嘴龙与其近亲也在纽泽西州发现,它们可能是伤龙的食物来源。除了鸭嘴龙科以外,当地也发现了结节龙科,但因为其厚甲,所以不太可能是伤龙的食物来源。
该科种类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蜥形纲 Sauropsida |
总目: |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
目: | 蜥臀目 Saurischia |
亚目: | 兽脚亚目 Theropoda |
总科: | 暴龙超科 Tyrannosauroidea |
科: | 伤龙科 Dryptosauridae |
属: | 伤龙属 Dryptosaurus Marsh, 1877 |
种:鹰爪伤龙 D. aquilunguis
(Cope, 1866) (模式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