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药妆
中国式药妆,定义是"以天然中药为原料, 以中医平衡理论为组方原则,既可以清洁、滋养、美化、修饰和改变皮肤的外观,又可以通过对肌肤深层次进行平衡性调理,从而达到祛斑、除皱、养颜、真正消除肌肤微瑕的一种功能性护肤产品。"
- 中文名称 中国式药妆
- 外文名称 Chinese medicine makeup
- 特色 以天然中药为原料
- 特点 化妆品与药品的二者结合
- 功能 修饰和改变皮肤的外观
简介
药妆的定义是化妆品(cosmetics)与药品(pharmaceuticals)的二者结合,意思是即可以清洁、保养、美化、修饰和改变皮肤的外观,还可以深入皮肤深层,调整黑色素生成,甚至刺激真皮组织的增生,达到美容、去斑、养颜效果的一种护肤产品。
药妆要求
一、配方必须完全公开,所有有效成分及安全性须经医学文献和皮肤科临床测试证明,且不含公认的致敏源。
二、配方精简,不含色素,香料,防腐剂及表面活性剂。
三、有效成分的含量较高,针对性强
品牌崛起
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里,人们有了皮肤问题时是不会盲目地去商店买各种化妆品回来在家试效果的,而是由皮肤科开出处方,再根据医生的建议来解决皮肤问题,"药妆品"也因此诞生。相比于化妆品而言,药妆品更为细分,其针对性也更强。
事实上,我国古代早就有"药妆"这个概念,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红玉膜、浮萍膏、面黑令白方、三花除皱液"等。为了保证其无刺激性及无毒性,"药妆品"其组成部分都是精选的各种天然植物的有提取物制成,其好坏主要就是看对植物性情的了解及利用度。
发展现状
药妆在国外是一个成熟的门类,与普通的化妆品相比,药妆品的配方精简,一般不含色素、香料、防腐剂甚至表面活性剂,有效成分的含量通常较高,针对性强并功效显著,因此受到消费者的推崇。随着"药妆"概念在消费者群体中的越来越普及,它的市场份额在中国的化妆品市场上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药妆困境
目前国外药妆品牌在国内约定成俗的"药妆守则"有以下几条:
有药妆批号。
药店出售。
药妆一定要在药店出售吗,不在药店出售就不是药妆?事实上药妆在药店出售,不过只是国外药妆品牌在中国玩的一个概念而已。以薇姿来说,在谈到药妆的时候,很多人言必称薇姿,说自己采用的是"薇姿模式",是正宗的药妆。薇姿作为国内第一个只在药房销售的化妆品品牌,在自身并没有宣传自己是药妆的情况下,被国内一些利益团队推为"中国药妆启蒙大师",认为只要如薇姿那样在药店销售就是药妆了。事实上在药店或者药妆店销售的并不只是药妆品牌,药妆品牌也并不只是在药店销售。对于一些国际"药妆"品牌来说,可能在一个国家是在药店销售,在另外国家就通过其它渠道销售;或者在某段时间是通过药店销售,在其它时间则是通过另外渠道销售,如倩碧、碧欧泉在本国最初是通过药房发售,但在许多其它国家则是通过专柜形式销售,露得清,在美国则是药房销售,在中国则是通过精品店、百货专柜等形式销售。销售渠道根据市场环境变化,选择什么渠道销售,是根据品牌发展而定,而非是因为其药妆的性质。
治药企业生产
不难发现,目前国内对于药妆叫嚷得最大声的是那些药品市场企业,他们凭借自身对于"药"字的占据,大有要独霸药妆市场的趋势。事实上国外药妆并非都是由药厂生产,真正在药厂生产的只是少部分。其实从药妆的产生来看,药妆它更多的还是偏向于妆上,它同样要在追求一种自然性、时尚性、普遍性的基础之上。其特点应该是比普通的保养性产品更高效及更有针对性,但也应该是人人皆可用之,而不应该用药把它和普通受众硬性的隔离开来,这绝非药妆的发展之道。
添加了药用成分
不论是什么行业,对于什么东西可以添加、什么东西不能添加,都有法规管理与规定,化妆品行业同样如此,以添加了某种药用成分就说自己是药妆,那也许叫皮肤药会更好。
化妆品的成分是化妆品安全与效果的双刃剑,化妆品添加药用成分需要慎重看待,药用成分既然为药用,那就表示其不能滥用,不能随便使用,化妆品作为一种日常性消费品,添加药用成分,那随后必须要有专人的指导才能使用,这样就失去了妆的本质,而且会与其诉求的安全互相冲突。迪豆的"质量门"事件就是对成分添加的最好案例。
有医学研发背景
以其来区别药妆与普通化妆品,这一点是比较合理的。药妆既然有其功效上的诉求,具有医学研发背景的支持,对其功效上的强化是一种比较好的保障。但是需注意,医学研发背景只是一种比较好的补充,而绝非药妆的主体。因为药妆品买得不仅仅只是功效,其五官感觉,保湿控油、防晒隔离滋养、轻薄透气等化妆品所追求的经典感觉也相当重要。
品牌营销
化妆品行业又是一个非常讲究"品牌效应"的行业,一款化妆产品的真正价值永远只会是两个方面,即 "品牌价值+品质价值"。
"品质价值"是来自于产品本身。"品牌价值"应该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一是消费者使用你产品后的一种反馈性认可。二是你对于你产品本身的品牌性建设。
想要真正的做"中国式药妆",一定要摈弃投机心理,也一定要避免一种保健品式的夸大宣传。品牌建设,它应该是一种"言行如一"的过程,只有这样,才会建立起你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信任感。
现在国内很多做药妆的,采用一种保健品的夸大宣传方式,殊不知这是极不合时宜的。保健品是一种寿命很短暂的产品,它们追求的并不是老客户的二次购买,而是不停的寻找新客户。等到再没有新客户可找的时候,这款产品的寿命就到头了,那么接下来的就是再换另外一款产品。
而化妆品则是一种通过保证现有的"忠实用户群",再在这块"忠实用户群"的基础之上进行"新用户群"的拓展,以此来达到一种提升市场占有率的发展目的。保健品式的夸大宣传方式显然是与化妆品行业规则背道而驰的,这种手法绝对不利于一个品牌的打造。因此,对立志于做"中国式药妆"品牌打造的企业来说,这种宣传方式绝不可取。
发展之路
中医中药
"中国式药妆"的前提条件就是"中医中药",它需要有一个专门针对"证"来研究"方",再确保"效"的中医研究所来提供中药研究及配方支持,这样"药妆"才不会徒有其表。
"中国式药妆"仍然是属于化妆品之内。它所具有的仍然是化妆品的基本功效。
生产与销售渠道
西方药妆也没有规定一定要在药店销售。当薇姿,理肤泉等品牌占据了中国药店有利位置的时候,某些利益团队炒作药妆一定得在药店销售,否则就不是药妆,这也不过是一种维护统治的手段罢了,我们当然没有必要把这些话当真。
至于在药企生产也大可不必,正规的化妆品生产厂商对产品质量控制的严格程度,并不曾比药企差,而且术业有专攻,中国式药妆毕竟属于化妆品,而化妆品强调一种"使用时的感觉"。
中医学研发背景
一款药妆的功能性好不好,更多的是看其配方的选材和比例是否到位。每一款新产品的开发,都应该是经过中药专业性的配伍组合研究的。如何能使"中国式药妆"更具竞争力?配方便是最初的第一个源头。每一款立志于做"中国式药妆"长远品牌发展的企业,在这方面的研发投入上都必不可少。
发展要求
中国在于市场监管落后于市场发展。对于"药妆"这个刚刚降临还来不及"上户口"的婴儿,由于暂时没有国家与行业管理的特殊品类,更加需要所有投身药妆市场的业者高度自律。
严格遵守国家规范2月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了《化妆品命名规范》,明确规定化妆品不能宣称药用疗效,这意味着以后化妆品想以"药"来做卖点将面临违规风险。业者要格外珍视药妆这一市场机会,严格依据"药妆品"的内涵与发展规律去从事市场营销。
高度重视产品品质
产品质量从来都是品牌的生命,尤其是对于以安全著称的药妆品牌而言,更是比生命更重要的灵魂。
全力推进渠道再造
充分研究顾客需求
现在消费者具备了更高的鉴别能力,在互联网上也能轻松获得科学的信息,并且就各种产品和品牌的效果交换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