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家狗
2022-06-29 23:45:53 百科资料

丧家狗比喻无所依归的狼狈相。典故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然哉!'"
- 中文名称 丧家狗
- 喻意 无所依归的狼狈相
- 出处 《史记-孔子世家》
- 读音 sàng
词意
通俗词意:比喻无所依归的狼狈相.
丧家之犬:比喻失去靠山,到处乱窜,无处投奔的人。也说丧家之狗。
有两种意象。(1)"丧"读sāng 有丧事人家的狗,因主人哀于丧事而照顾不得,故疲惫不得意。
(2)"丧"读sàng 意为失去主人的狗,到处流窜,疲惫而不得意。
典故出处
附注:适--往。 郭--外城。 累累--羸惫不堪又失意的样子。 不及--相差之意。
引按:此正是孔子自己所叹息的"时也!","命也!"的情境。
典故译文
孔子到郑国,路上和弟子们走散了。(于是)孔子独自站在城东门。有个郑国人对子贡说:"东门口有个人。他的额头像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膀像子产,但从腰部以下相差禹有三寸,疲劳得像失去主人,到处流浪的狗。"子贡将实际情况告诉了孔子。孔子欣欣然地笑了,说:"(人的)样子,未必(是这样)。然而说我类似失去主人,到处流浪的狗,对啊!对啊!"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