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叶苜蓿

三叶苜蓿,严格来说苜蓿属并没有这样种 ,,一般是是对南苜蓿或苜蓿属的俗称,平时所称呼的四叶草本身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物种,而是发生变异的三叶草,三叶草也不是种名,一般上是车轴草、酢酱草和南苜蓿的通俗叫法。 概述图
- 中文名称 三叶苜蓿
- 拉丁学名 Medicago polymorpha L.
- 别称 南苜蓿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形态特征
一、二年生草本,高20-90厘米。茎平卧、上升或直立,近四棱形,基部分枝,无毛或微被毛。羽状三出复叶;托叶大,卵状长圆形,长4-7毫米,先端渐尖,基部耳状,边缘具不整齐条裂,成丝状细条或深齿状缺刻,脉纹明显;叶柄柔软,细长,长1-5厘米,上面具浅沟;小叶倒卵形或三角状倒卵形,几等大,长7-20毫米,宽5-15毫米,纸质,先端钝,近截平或凹缺,具细尖,基部阔楔形,边缘在三分之一以上具浅锯齿,上面无毛,下面被疏柔毛,无斑纹。花序头状伞形,具花 (1) 2-10朵;总花梗腋生,纤细无毛,长3-15毫米,通常比叶短,花序轴先端不呈芒状尖;苞片甚小,尾尖;花长3-4毫米;花梗不到1毫米;萼钟形,长约2毫米,萼齿披针形,与萼筒近等长,无毛或稀被毛;花冠黄色,旗瓣倒卵形,先端凹缺,基部阔楔形,比冀瓣和龙骨瓣长,翼瓣长圆形,基部具耳和稍阔的瓣柄,齿突甚发达,龙骨瓣比翼瓣稍短,基部具小耳,成钩状;子房长圆形,镰状上弯,微被毛。荚果盘形,暗绿褐色,顺时针方向紧旋1.5-2.5 (-6) 圈,直径 (不包括刺长) 4-6 (-10) 毫米,螺面平坦无毛,有多条辐射状脉纹,近边缘处环结,每圈具棘刺或瘤突15枚;种子每圈1-2粒。种子长肾形,长约2.5毫米,宽1.25毫米,棕褐色,平滑。花期3-5月,果期5-6月。
生长环境
苜蓿性喜温暖半湿润气候,非常抗旱,不耐水渍,抗寒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以PH6.5-8.5的富于钙质的攘土或砂壤土最为适宜。在贫瘠土壤宜施入适量厩肥和磷肥做底肥以利根瘤形成。苜蓿的寿命一般5-10年,在年降雨量250-800毫米、无霜期100天以上的地区均可种植。
分布范围
产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以及陕西、甘肃、贵州、云南。常栽培或呈半野生状态。欧洲南部、西南亚,以及整个旧大陆均有分布,并引种到美洲、大洋洲。
主要价值
可以作为绿肥、饲料
烹饪后可食用,清香鲜嫩
相关植物
车轴草(常见三叶草)
酢酱草(观赏价值大的三叶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