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01反舰导弹

C301反舰导弹是是中国研制的一种新型反舰武器,采用超低空、超音速飞行,是海岸防御,攻击驱逐舰以上大中型水面舰艇,保卫海港、要塞、封锁海湾和抗登陆等的先进武器。导弹是用四个固体火箭助推器和二个冲压发动机的一种超音速海岸防卫反舰导弹。导弹武器系统由导弹、火控系统和地面设备组成,基本火力配备单元为:8-12枚导弹由8-12辆车运载,4辆牵引车牵引4台半挂式发射架,一辆火控车,1部探测跟踪雷达,1辆电源车等。
简介

HY一3的研制开始于80年代中期,当时的研制思想很明确,主要是用作岸舰导弹,因为是由C101所发展而来的,所以看作是C—101的—种放大型并不为过,然而却作了不少的改动。需要指出的是,在国内的编号为HY-3“鹰击-3“,而出口编号为C-301。
从外观上来说,HY-3导弹的弹体直径较C—101大,弹体结构同于HY一2,HY一4和C一601导弹。HY一3被指定用于地面发射,进行海岸防御,由于弹体太重,不能用于空中发射。但还有一种舰舰型,但具体情况并不清楚。
设计特征
HY-3/C-301是用四个固体火箭助推器和二个冲压发动机的一种超音速海岸防卫反舰导弹。4个固体助推火箭把C301加速到1.8M,然后再由冲压发动机加速到2M。其射程能达到180km,而且它能在到达目标之前50公尺的高度掠海飞行,导弹接进目标时,能在100公之下的巡航高度突然升高,然后从高空俯冲攻击目标。
结构性能

在HY一3的尾部两侧装有冲压喷气发动机,并捆绑有4台固体助推器。相较C-101简洁了许多,显示出在导弹发动机的技术上所进步。弹体长9.46米,装上助推器发动机后总长为9.85米,弹体直径0.76米,发射重量为3600公斤左右。在起飞及助飞段,四个固体燃料推进器首先将导弹加至近2.0马赫后随即脱落,燃料以煤油及液氧为主的冲压喷气发动开始工作,这时导弹速度被加速至2.3马赫的最高速并至最终。
攻击过程
在巡航飞行段,导弹巡航高度保持在100-300之间,制导方式为惯性中段制导,而目标的大致坐标和所选择的飞行轨道的编制程序是在发射前一起存入导弹。导弹的巡航高度则由雷达高度表控制。
在距目标有10-20公里时,导弹开始进入预先调定好的俯冲阶段,即从巡航高度的100-300米迅速下降至30米左右,同时弹上的主动单脉冲末制导雷达寻的头开始工作。这种雷达寻的头工作在X波段(即I/J)波段,采用这种波段的好处是抗杂波能力较强,可以快速度发现并识别目标。
当确定目标并校正弹体要对目标发起最后的攻击后,导弹距目标1公里左右开始进行第二次俯冲,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使导弹深深地楔入舰体,以达到最大的毁伤效果。
该导弹并未采用特别的穿甲手段,因为仅借2.5马赫的速度和3吨多的自重,可以轻易穿透目前任何军舰的舰体,导弹的战斗部是配有延时着发引信的破片杀伤弹头,重513公斤。考虑到没有命中目标的可能,HY-3上还配有主动激光近炸引信,当飞至足以毁伤目标的距离内,该引信也可引爆弹头。
攻击效果
HY-3的威力是巨大的,对于万吨级以下的舰船,水线附近如直接命中一枚后,该舰一般即告沉没或完全报废。如在舰船附近的有效范围内引爆该弹,可使舰船的上层建筑严重损毁,使之丧失战斗力。
HY-3的标准射程为150-200公里,这是受巡航弹道的高低所左右的。一个全系统的HY-3岸防系统包括8-12枚导弹(目前部分为固定式、部分为轮式车载机动式),一部系统指挥车,一部搜索雷达车,和一部电源车组成。
尚需完善
HY-3是中国完全自制并实用化的的大型超音速岸舰导弹,对增进中国海防能的能力不言而喻,并且有少量的出口。但是过大弹体限制了其的运用,如发展为舰舰型导弹或空射型导弹。而且HY-3在机动性及抗电子干扰方面还显不足,也没有能将目标的修正信息实时馈入导弹的能力。不过九十年代中期军方就已开始针对上述不足进行一系列的改进。
性能指标
尺寸:长度9.85m
翼展:2.24m
重量:3.6吨
弹头:重约300~500公斤
引信:延迟引信
推进:四个固体火箭助推器和两个冲压发动机
最大值速度:2M
最大射程:100~180km
巡航高度:50m
指导模态:被动雷达制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