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书赏析> 正文

爸爸爸读书赏析(3)篇

2019-07-06 00:55:18 读书赏析
爸爸爸
作者:韩少功
《爸爸爸》为韩少功中短篇小说精读,也是他创作三十余年的名篇汇粹。其小说中鲜活的人物、奇幻的情节、历史真相的揭示、直指人心的追问。多种元素构成了他作品凌厉而温厚的风格。韩少功以强烈的忧患意识,以寓言、象征等艺术手段,重新复活了神秘瑰奇的楚文化,使文本涂抹上浪漫谲异的色彩,重新展开了神境与人间的对话。
爸爸爸读书赏析 第(1)篇

寻根文学的代表作

与我而言看完之后的感觉并不是很深。而我对于它的理解也不是太多,关于他韩少功与以往不同的写作手法我也没有太看得出来。所以就只好去百度了一下。

韩少功的中篇小说《爸爸爸》以一种象征、寓言的方式,通过描写一个原始部落鸡头寨的历史变迁,展示了一种封闭、凝滞、愚昧落后的民族文化形态。 作品以白痴丙崽为主人公,通过对他的刻画,勾勒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某种畸形病态的思维方式,表达了作家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与批判。丙崽是一个“未老先衰”却又总也“长不大”的小老头,,外形奇怪猥琐,只会反复说两个词:“爸爸爸”和“x妈妈”。但这样一个缺少理性、语言不清、思维混乱的人物却得到了鸡头寨全体村民的顶礼膜拜,被视为阴阳二卦,尊“丙相公”、“丙大爷”、“丙仙”。于是,缺少正常思维的丙崽正显示了村人们愚昧而缺少理性的病态精神症状。在鸡头寨与鸡尾寨发生争战之后,大多数男人都死了,而丙崽却依然顽固地活了下来。这个永远长不大的形象,象征了顽固、丑恶、无理性的生命本性,而他那两句谶语般的口头禅,既包含了人类生命创造和延续的最原始最基本的形态,具有个体生命与传统文化之间息息相通的神秘意味,同时它又暗含着传统文化中那种长期以来影响和制约人类文明进步的绝对“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亘久难变。

韩少功通过《爸爸爸》解剖了古老、封闭近乎原始状态的文化惰性,明显地表现了对传统文化持否定批判的态度。韩少功基本上属于一个写实的作家,但由于他对楚巫文化和《离骚》浪漫传统的推崇,在他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审视民族劣根性的同时,以寓言、象征等艺术手段,重新复活了楚文化中光怪陆离、神秘瑰奇的神话意味,使文本涂抹上浪漫神秘的色彩,给人留下了无穷的回味与思考。我们说过,“寻根小说”大都采取一种貌似传统写实的叙述方式,《爸爸爸》用的却是类似荒诞的“寓言体”,可能是个例外。

这是一部有意识把主题掩藏起来的作品,或者说它的主题比较隐晦。它呈现给读者的,首先是其奇特的美学风貌:神秘、悲壮,而又有一层淡淡的喜剧色彩。这种美学风貌使小说具有了无穷的魅力。神秘性的形成得力于多种艺术手段。

首先是作者有意淡化故事的背景,把鸡头寨放在白云缭绕的深山里。从小说提及的汽车、报纸看,故事是发生在不久以前,而从人物原始、愚昧的生存方式看,故事又似乎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于是故事的空间坐标和时间坐标都有些游移不定。

其次是写出人物、事物的怪异。最有代表性的当然是小说主人公、永远长不大的小老头丙崽。他含意不明的两句话、怪异的外貌乃至喝完毒汁而未死的结局,都难以理解。那用公鸡血引各种毒虫干制成粉,藏于指甲中弹到别人茶杯中致人死命的妇人,山里那鸟触即死、兽遇则僵的毒草,都具有神异色彩。

其三是有意识写出人物活动的不确定性。比如关于丙崽爹德龙的去向就有好几种说法,于是德龙这个人物也变得晃晃忽忽、难以捉摸了。

四,神话传说的引入直接给作品造成神秘色彩。比如关于刑天的传说、关于五支奶和六支祖跟着凤凰西行的传说。上述诸种手段造成的神秘色彩是这部中篇小说的基本美学风格。


小说的悲壮美主要来源于对鸡头寨人们惨烈的死亡与凶悍的“打冤”的描写。在鸡头寨人的意识中,坐到削得尖尖的树桩上去死最慷慨、最惨烈,是君子的死相,所以仲裁缝要去坐桩。他们认为为了宗族的生存而死是理所应当的,所以老小弱残那样认真、坦然、自豪地去喝毒汁,让青壮年男女无牵无挂地去寻找新天地、创造新生活。“打冤”中的砍牛头占卜、杀个男人和牛一起煮了分给大家吃,已经不仅仅是悲壮,甚至散发着一股原始、野蛮的气息。


小说的喜剧色彩主要来源于仲裁缝的儿子仁宝这个人物。他的故弄玄虚、不新不旧的语言和行为方式因与其生存的环境不和谐而显得可笑。在准备“打冤”的时候,他郑重其事地和许多人告别,好像马上就要去赴汤蹈火,但告别之后却什么也没干,依旧穿着大皮鞋壳子在寨子里晃来晃去。这个带些喜剧性的人物缓解了小说的神秘气息和悲壮色彩给人的压抑感。


如何透过小说奇特的美学风貌把握其思想内涵呢?应当注意:小说富于象征意味的表象世界为多种解释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小说的思想蕴含必然是丰富的。但从总体上看,它表现的是一个生命群体(鸡头寨的人们)从愚昧、衰败到走向新生的艰难历程。

爸爸爸读书赏析 第(2)篇

韩少功曾经在04年访谈说到丙仔“原型”的时候有一段话,“我在乡下时,有一个邻居的孩子就叫丙崽,我只是把他的形象搬到虚构的背景,但他的一些细节和行为逻辑又来自写实。我对他有一种复杂的态度,觉得可叹又可怜。他在村里是一个永远受人期侮蔑视的孩子使我一想起就感到同情和绝望。”而作者没有让他去死,可能是出于他的同情,或者绝望,因为他不知道类似的人类悲剧会不会有结束的那一天,不知道丙崽是不是我们永远要背负的一个劫数。所以,作者选择了让丙崽活下来,是为了就像鲁迅先生说的“活着就有希望,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作者让丙崽活着,他是我们需要时时面对的东西。就是这样一个只会说“爸爸”和“X妈妈”这两句傻话,韩少功以这样一个外表扭曲、思维方式非此即彼的呆愚粗鄙的形象,来对传统文化落后畸形的思维方式进行无情的揭露和深刻的反思。所以这是一个我们时时需要去面对的问题,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以及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当中这些如祭谷、殉古等这哲陋习的取舍的一个问题。这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在当下倡导建立文化强国,树立文化自信的这种时代精神下,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点。重视数千年东方文化中民族传统,民族精神对于我们当下生活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去除劣根性的东西,从而来塑造民族性格,文化心理,我觉得这才是我们真正要寻找的根。

爸爸爸读书赏析 第(3)篇

小说开始便以一种魔幻的手法展开,丙崽出生后睡了两天才哭,又是一个畸形儿,只会说两句话,被当作祭品又因打雷获救,到最后喝了药汤没死,反而治好了头顶的脓疮,但他最后的命运也是堪忧的,随着鸡头寨的人迁移他乡,他不能融入新的环境,又不能被他人所接纳,自食其力都成问题,最后他将何去何从?青壮年们离开鸡头寨保守,无序,封闭,停滞的故乡,唱着祖先们留下的古老歌谣,是否就能成功的守住文化的根并走向新的现代文明?似乎并不能报以乐观态度。

鸡头寨和鸡尾寨的打斗死伤无数,还出现了吃人肉这样的原始行为,崇尚古人的仲满想要坐桩而死……在这一系列的愚昧残酷背景下,都使人迫切的对文明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期盼。虽然现在矛盾转移了,但依旧庆幸远离了那个蛮荒之地。

猜测:丙崽遇到的那个像他娘的妇女可能就是仁宝先前盯着的那个媳妇。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