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书赏析> 正文

从晚清到民国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2019-03-18 11:56:15 读书赏析
从晚清到民国
作者:唐德刚
长江三峡的曲折动荡,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中国自然史上的潮信地带。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二千年一遇的“社会文化大转型”的序幕。在史学大家唐德刚的慧眼中,“人文史观”一如“自然史观”,1840年的一场战役不仅掀起了中国社会政治形态的大变革,也使历史潮流中的长河,尤需历时百年的诡谲动荡,方能进入壮阔的太平洋。唐德刚交融三峡史观与人文探索于本书,成就一部客观而深入的中国近代史书。
从晚清到民国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1)篇

读书的时候学历史最不喜欢读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租地割让、甲午海战、八国联军等等无不让人觉得憋屈愤怒,既恨清朝统治者的昏庸无能,也恨各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对这惨痛的过往,翻历史课本时只想快快翻篇,不愿多看,否则真怕忍不住心里的咆哮。


离开学校,不再需要学历史,虽然我一直喜欢历史题材的书籍和影视,但是对这段近代史我是全然没兴趣去看的,因为还是觉得难以面对。直到最近,看了《从晚清到民国》,一本将作者陆续发表在学术刊物上对鸦片战争后到民国成立前大约50年间发生的几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解读的合集,才对这段历史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


首先,用发展的眼光往回看,过去的这段历史是历史发展过程的必经阶段。作为一个一统了2000多年的大帝国,中国自秦始皇后延续到清朝一直都是一个封建国家,不管内部如何改朝换代,政治制度其实千年未变,但是到了晚清,世界的政治格局已经发生极大变化,以民主制度为代表的新的政治体制配合工业革命解放的生产力,刺激着西方列国对世界资源和市场的垄断和瓜分,而中国这个古老的帝国以其丰富的资源和广大的市场成为了被觊觎的目标。由于封建制度已经没落,晚清政府的国家机器无法如西方列国那般有效运转,所谓气数已尽,虽然我们兴办洋务运动、努力建设海军(北洋舰队)、也有不惜牺牲的变法维新,但是锈蚀腐烂的旧政治制度无力回天,所以会有甲午海战的惨败、威海卫北洋水军的全军覆没、庚子乱华……然后也就有了维新、有了兴中会、有了往后的民国然后直到现代。按作者说的,百多年来,我们一直行进在历史的三峡中,人在途中只觉得曲折迂回,但是回头看,船必须要走那样的航道方能最终驶出。晚清到民国之前的这段历史属于刚进入三峡的初段,它的历史使命是促成转变。


其次,历史事件既然是过去的故事,应尽可能多看看不同的故事版本,才能形成相对客观的观感。譬如,以前接触的文字对于晚清政府官员都是批判其昏庸无能、卖国求荣,贪生怕死等,而这里却对诸如李鸿章、袁世凯、张之洞等给予了并不负面的评价,通过一系列的史实解读他们作为当时清朝的优秀人才已尽力维护国家的利益,只是大厦将倾,他们纵有盖世之能也无法力挽狂澜。又譬如,太平天国和义和拳运动,以前看到的文字都是肯定它们的反封反帝性质,但是这里却认为太平天国只是一场宗教运动,屡试不第的落拓秀才洪秀全又一次落榜后失意之下大病一场后做了个梦,梦到他是天父的儿子耶稣的弟弟,于是那之后他放弃科举开始发展信众,后来则被裹挟着成了和清政府对着干的组织,但是自始至终,洪秀全等是完全没有政治上的主张的。至于义和拳,则是打着赶走“毛子”的口号的乌合之众,被害怕归政的慈禧借来对付西方列国的“拳头”,只是没想到拳头不受控制,四处乱打,反而让西方列国有了借口组成联军侵华,最后清政府只好赔款开放门户解决风波。


最后,通过对那些历史事件有关史料的比较详细的介绍和分析,以及对当时和中国打交道的各国的外交策略的分析,让人能以一个相对开阔的视野去看那段历史。那是一个古老的国家在完成现代转型的过程中的伤痛,我们不应忘记历史,但是那不应该成为国人妄自菲薄或极端激进的缘由,反而我们要以史为鉴,努力提升自身实力和我们的外交手腕,毕竟这是一个现实的世界。

从晚清到民国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

第三个篇章是论文式的,说实话还真有点看不进去。其中的每一个字都看进了眼,却没能成功进入我的内心。到了第四个篇章就微观了许多,针对太平天国的洪秀全,展开了相对客观的论述。阅读优秀的人的作品,跟着他的思维,引发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是我对于这迷茫不知目标在何处的生活,让我感到开心充实和心安的事情之一了。

但是看到稍微后面些就还是觉得这本书的作者或多或少带有个人主观意识在里面,对于很多历史评论依然没有做到足够的客观。这突然就降低我对这本书的好感。

“在结束鸦片战争的《南京条约》缔结之前,中国所搞的“外贸”制度,原是“一口通商”。全国货物——如苏杭宁的丝绸,江西的瓷器,福建的红茶、漆器,安徽的绿茶,长江下游的棉纺织品等——销行欧美海外,都是要翻山越岭,通过广州“一口”去漂洋过海的。”

江西景德镇的瓷器仿佛失去了昔日火爆的需求量,如今的景德镇市在贸易方面也并没有大热的景象。作为学商务英语对外贸易专业的我来说,江西没有像广深一样遍地开花的外贸公司,也没有像义乌小商品一样有大量出口的货物,在看到关于我们江西省昔日出口瓷器的盛景,还是挺遗憾的。

拿的起就要放的下,否则就别拿起来。

人啊,还是要在经历和摸索中慢慢成熟,可能我是真的要吃过什么亏才能够不那么浮躁。工作和生活是分开的,再怎么样也得分清楚状况,追悔莫及的事情也只能够成为于事无补。​好在能够意识到错误,愿意解释和道歉。这也算是相比以前的一个进步了。​

“我们在生活中会和很多人交错而过,或者工作上必须要相处,但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对他整个人做评价。因为,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是既做不了朋友也不会成为敌人,就只是一个跟我们无关的人。所以很多情绪不值得有反应,很多人也不值得我们有反应。”

以上是蔡康永的一句话。晚安,坚持早睡。

“忒修斯的船上的木头被逐渐替换

直到所有的木头都不是原来的木头

那这艘船还是原来的那艘船吗”

忒修斯之船悖论。引人深思。

全书共有700多页,现在的进度是两百多页,正看到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因为中国近代史学得实在是太差了,还有就是作者讲的都是比较偏的知识点,以至于我完全看不进去。走马观花地看着,毕竟我是选择了一本书就一定要将它看完的人。

特别惊喜的是不知什么时候微信读书给我送了一个月的无限卡,我曾一度怀疑是不是我购买的,但找不到交易记录。简直是意外惊喜,趁着这波卡我又可以阅读更多感兴趣或是我必须要阅读的书了。



从晚清到民国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

本书记录了我中华从“帝国”到“民国”这一次惊魂一转的关键人与关键事。常言道: 尾大不掉,积重难返,一个“老大帝国”,如何跳出三千年的死循环,这是需要层层剥开,细细观察的。本书既有拨云见雾的高见,也有毛茸茸的细节,好书!

何为“帝国“?国为一家所有也,何为“民国”,国为全民所有也。为这一次转身,多少志士,踬踣再起,不信春风唤不回。一点一滴,量变终至质变。顾自民国肇造,即将百年,“国为民有”这一大理想,至今半于九十。今日言商不问政者,多似乾嘉沉迷考据,泛滥辞章者。如此而言,民国仍未结束,而刚开始。

  • 《从晚清到民国》_读后感_4000字
  • 《从晚清到民国》读后感_700字
  • 从晚清到民国读后感1000字(3)篇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