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书赏析> 正文

边城(沈从文小说全集)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2019-07-15 14:01:16 读书赏析
边城(沈从文小说全集)
作者:沈从文
沈从文著文执教,一生中出版各种作品80多种,500多万字;他是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最有力竞争者,却在之前过世……他就是京派小说代表人物沈从文,本书将向你展示这位传奇作家的部分经典代表作品!
边城(沈从文小说全集)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1)篇

如果有人问:有什么书会让我一读再读?就目前来说,就两本,一本是首屈一指的红楼,另一本便是沈从文先生的《边城》。三月读边城,一则是因为有天遇到了一个湖南的病人,她的家乡话给了我启发,另一方面,我在消化内科的带教老师是湖南的,上班间隙,偶尔会与我说说他对家乡的回忆,说说湘话,让我很感兴趣。大三寒假做兼职时候老板是湖南的,印象最深的便是他们白皙的皮肤,还有无辣不欢的饮食习惯。

这是我第四次阅读本书了,时间、地狱不一样,感触自然不同!

1983年,沈从文第一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1988年,他在众多候选人中进入最前列。但令人遗憾的是,当年5月他离开了人世,失去了获奖机会。24年之后,莫言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初识作者,是在高中,读了一篇名为《沈从文和他的三三》的文章。文章讲述了沈从文与其妻子张兆和的爱情故事,一段情话曾在我懵懂的心里掀起过层层涟漪,为这真诚的表白感动,他说——“我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形状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曹公曾说“生于富贵公侯之家,则为情痴情种 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我看来,未必,沈从文是清贫的,又是痴情的。他笔下的《边城》既是一幅风景画,又是一幅人物画,在沈从文的文字世界里看到的是一个充满爱与美的世界。在四川与湖南交界处,这个叫做茶洞的地方,“清风明月无人管,担荷踏泥暮时归”,这是一种多么简单平静的生活!

因为住处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所以老人给这个女孩取名叫作“翠翠”。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翠翠是个乖巧的孩子,她的母亲“老船夫的独生女,十五年前同一个茶峒军人唱歌相熟后,很秘密的背着那忠厚爸爸发生了暧昧关系。有了小孩子后,这屯戍兵士便想约了她一同向下游逃去。但从逃走的行为上看来,一个违悖了军人的责任,一个却必得离开孤独的父亲。经过一番考虑后,屯戍兵见她无远走勇气,自己也不便毁去作军人的名誉,就心想:一同去生既无法聚首,一同去死应当无人可以阻拦,首先服了毒。女的一面怀了羞惭,一面却怀了怜悯,依旧守在父亲身边。待到腹中小孩生下后,却到溪边故意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

翠翠说一个人不好玩,祖父便连夜赶到城里请老熟人来看一天渡船,自己陪翠翠进城玩一天。而那个老熟人也愿意成全爷孙俩,替他们去守船。到了河边,祖父心想,“时间还早,到收场时,至少还得三个时刻。溪边的那个朋友,也应当来看看年青人的热闹,回去一趟,换换地位还赶得及。”于是便回家去替换老熟人。傩送要翠翠去有灯光的楼里等祖父,翠翠没答应,傩送也不为难她,只是在后来请了家丁护送她回去。这是农村才有的善良,是灯红酒绿的城市所没有的淳朴厚道与细腻理解!

电影里清澈的流水、一尘不染的翠翠、美丽的湘西,把这个桃花源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我总会不时的想起。湘西,如今的凤凰小镇,宁静、优美!它也让我想到了自己农村的家乡,山山水水,有人说山水养大的孩子都有一种灵气。我觉得,比起同龄的城里孩子,我多了一点情意,少了一些功利与浮躁。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翠翠唱:“你大仙,你大神,睁眼看看我们这里人!他们既诚实,又年青,又身无疾病。他们大人会喝酒,会作事,会睡觉;他们孩子能长大,能耐饥,能耐冷;他们牯牛肯耕田,山羊肯生仔,鸡鸭肯孵卵;他们女人会养儿子,会唱歌,会找她心中欢喜的情人!”这是一曲边城人情风俗的赞歌!一读再读,一读再读!

十多岁的爱情是最珍贵的,十多岁遇到的人也是最难忘的。汪国真曾写——“报我以幸福吗?我是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报我以不幸吗?我是一棵劲竹,经的起千锤万磨。”翠翠第一次与顺顺船长的小儿子二老傩送相遇,二老的一句“大鱼咬你”让她心生暗喜。湘西女子依水而居,食辣长大,有水一样的柔情,也有辣子一样的烈性。顺顺的大儿子大老天保,向翠翠的爷爷表达了想要娶翠翠为妻的想法,翠翠虽然乖巧,却也有着自己的倔强。她的心里有了傩送,自然不会答应做大老的媳妇,她明确向爷爷表示了抗议。

翠翠十三岁的初恋,懵懂而纠结,她遇到二老是两年前的事情,她要不就不理人家,要不直接跑掉。两年后和爷爷第二次进城,听到二老可能要娶有碾房的团总女儿,她醋意大发,把气都撒到了黄狗身上,“得了,狗,装什么疯。你又不翻船,谁要你落水呢?”这一段的情绪转移读来让人忍俊不禁。她一面担心心上人,一面又不让对方知道!翠翠的种种反应读来忍不住的想起自己初恋时的心灵悸动!

在边城,请媒人提亲,走车路,一切由双方家长做主;以歌求爱,走马路,一切由自己做主。最终,走了马路!天保大老提亲的事被二老知道,傩送二老同时也让他哥哥知道了弟弟的心事,两兄弟同时爱上了那个撑渡船的孙女翠翠。他们在谁娶翠翠的问题上并没有相互谦让,公平竞争,两个人轮流到碧溪岨对溪高崖上唱三年六个月的歌。谁把翠翠心子唱软,翠翠就归谁。

爷爷心疼单纯的翠翠,亲自到城里打探,才知道天保自知猫头鹰一般的嗓子自己不如弟弟傩送“岳云”,自动退出了竞争,去了远方,却不幸遇难,故事情节由此逆转!

小时候考试喜欢做选择题,因为不知道也可以蒙一个,长大了才发现生活中最难的就是选择题,因为两个人同时喜欢自己,你不知道你究竟要选喜欢自己的还是选择自己喜欢的。翠翠后来从爷爷的口中得知唱歌的人是傩送!

当翠翠从林子里回来的时候,“把竹篮子向地上一倒,除了十来根小鞭笋外,只是一把虎耳草”。在危险的悬崖半腰摘到真正的虎耳草的翠翠,终于从梦中走向了现实里,可也恰恰是翠翠去摘虎耳草的原因,使二老误以为翠翠不喜欢他,故意躲着他,认为自己在岩上唱了一夜歌是做了傻子的蠢事。这种误会直接导致了傩送最后心灰意冷,在父亲的压力下离家出走,让两个有情人最终天各一方。

而对于不善于表达的傩送,对于要依父母之命娶团长的女儿还是要娶自己心心念念的翠翠,他选择了逃避,他说:“爸爸,你以为,这是为你,家里多座碾坊多个人,你可以快活,你就答应吧。如果为的是我,我要好好去想一下,过些日子再说它吧。我尚不知道我应当得座碾坊,还是应当得只渡船。”

最终天保死了,傩送离开了这个优美的地方,在仓促的描写中,风雨交加的夜晚,爷爷也走永远的离开了,只留下翠翠一个人!

曾经喜欢过翠翠母亲的杨马兵,他安慰着悲伤不能自已的翠翠,“不要哭了!不要哭了!听我说,爷爷的心事我全都知道,一切有我。我会把一切安排得好好的,对得起你爷爷。我会安排,什么事都会。我要一个爷爷欢喜、你也欢喜的人来接收这只渡船。不能如我们的意,我老虽老,还能拿镰刀同他们拼命。翠翠,你放心,一切有我……”

过了些日子,船总顺顺派人来请马兵进城,商量把翠翠接到他家中去,作为二老的媳妇。翠翠没有答应,只是继续在碧溪岨守着渡船,等着二老回来。可是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蔡格尼克效应”:人们对已完成了的、已有结果的事情极易忘怀,而对中断了的、未完成的、未达目标的事情却总是记忆犹新。作者正是抓住了主人公的这种心理,因而美的让人心碎,清冷得一声不响。翠翠的记忆停留在了最美好的那一刻,她愿意等待,只为了那个很爱很爱的人!

边城(沈从文小说全集)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

关注微信公众号“tang糖果屋”分享更多读书心得

不知为什么,一到春季就特别想读沈先生的《边城》,可能是春暖花开,人容易动情吧!也可能是四月初去了一趟广南县坝美世外桃源度假区的缘故,我不住的在想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更或许是美好的季节让我想起了翠翠那个善良而纯情的女孩,那个一尘不染的姑娘,还有那个让人充满无限遐想的未完待续故事。

因自小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习惯了农村的生活,境界也远没有陶渊明那么高。仙境一般的地方,在我看来,年轻气盛,长住是呆不久的,容易压抑,会感觉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当然也做不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恬静,那不是我向往的长久安身之地,但却是灵魂的最佳归处,是在外打拼疲倦之后的休息调整之地。

本书于我应该算是旧相识吧,文字少,两天的闲暇时间足矣品读完。真情实感自然流露,从对湘西淳朴民风、美好心灵的描绘中体现出不一样的诗情画意。前几次阅读更注重故事情节,这一次在故事情节很熟悉的基础上我更想去品味先生的表达,挑几句写一写感触。

之前零零碎碎的读过沈从文写给张兆和(三三)的一些书信,他的痴情与文字,更加诗化了这个男子。很多文人雅客都会给自己的意中人写情信,如徐志摩的“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王小波的“爱你就像爱生命”,相比而言,沈先生更显得内敛一点,他的《湘行散记》中有这样一段话:“没有你,一切文字是不会产生的。先前不同你在一块儿时,因为想起你,文章也可以写得很缠绵,很动人。到了你过青岛后,却因为有了你,文章也更好了。”这应该算得上是对三三最高的评价了吧。

作为代表作的《边城》,通过写迷人的湘西山水,让人尽情畅游;通过写微妙的情感世界,令人无比沉醉。作者的表达方式与萧红有异曲同工之妙,如《生死场》一般,从对周围环境山山水水的精彩描绘中更加渲染出人物的细腻内心。

城市分割线

「茶峒」

“……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则永远那么妥帖,且与四周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非常愉快。”

我会在想,如果沈先生是一个摄影师,那他拍出来的视角一定是好的,他懂得远景和近景的调整与拿捏,由远及近、从上至下慢慢推进,视野从苍茫原野一点点缩小,最终集中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远离繁华都会的湘西边境、一个叫茶峒的小山村里,然后再通过小村引出其中的生活环境,再一步步写到具体人物……

城市分割线

「翠翠」

“且独自低低的学小羊叫着,学母牛叫着,或采一把野花缚在头上,独自装扮新娘子。”如此天真无邪,如此自然淳朴。十多岁的可爱女孩子跃然纸上!也为后面爱情的悸动埋下了伏笔!

“时间在成长她,似乎正催促她,使她在另外一件事情上负点儿责。她喜欢看扑粉满脸的新嫁娘,喜欢说道关于新嫁娘的故事,喜欢把野花戴到头上去,还喜欢听人唱歌。茶峒人的歌声,缠绵处她已经领略得出。她有时候仿佛孤独了一点,爱坐在岩石上去,向天空一片云一颗星凝眸。”这是一个爱幻想、憧憬爱情的女孩,她的单纯与可爱铺垫了后续的故事,她的故事也一点点在时间的流逝中伴随着喜好徐徐展开。

城市分割线

「留白」

留白式的表达最容易给人阅读以外的空间,这也是我会一遍遍阅读本书的原因,记得书中有几处细节描写——

“好像目前有一个东西,同早间在床上闭了眼睛所看到那种捉摸不定的黄葵花一样,这东西仿佛很明朗的在眼前,却看不准,抓不住。”这一部分写了翠翠初感爱情时的懵懂,她就是莫名其妙的有心事了,但是又不知道那是什么。等一场花开?待一人归来?

“祖父不说什么了,还是唱着,两人皆记起顺顺家二老的船正在青浪滩过节,但谁也不明白另外一个人的记忆所止处。”这同样是一段微妙的描写,高超的留白,把爷爷的顾虑与担心还有翠翠的怀有心事但又不知道从何说起表现的极好。妙,实在是妙!

“ 不知怎么的,从城里被人打发来送酒葫芦的,她觉得好像是个熟人。可是眼睛里像是熟人,却不明白在什么地方见过面。但也正像是不肯把这人想到某方面去,方猜不着这来人的身份。”

这是翠翠与傩送的第二次见面翠翠的心理独白,再次遇见,如久别重逢,像极了宝玉见到黛玉,只一句“这个妹妹我曾见过”!

城市分割线

「收尾」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种开放式的结尾让人不安,也让人无限遐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这部小说给我最大的感触。乐观的人想到的可能就是大团圆的结局,而悲观的人想到的则会是翠翠等了傩送一辈子,孤独终老。这是个未完待续的故事,故事的结局任由每个读者自由发挥……

看了《冈仁波齐》就忍不住想去趟西藏;看了蒋勋老师的《吴哥之美》就各种幻想吴哥窟的神秘;看完《消失的地平线》我又开始向往香格里拉和稻城亚丁。

而看完沈先生的边城也如此,阅读几次,每每都被其中的美丽与淳朴打动,有一种不一样的美,我乃庸俗之人,拙劣的文字表达不出。我相信:子知吾之意。

有句话说“身体与心灵必须有一个在路上”,我很佩服那些既可以身体在路上,又可以心灵在路上的人,我也确实在旅行中认识过这样的人,谈吐间满满的自信与温存,对生活热情,对别人真诚。再翻看其朋友圈,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城市,追一场日出,等一次日落,偶尔也写一些游记,做一些规划。他们有自己的工作,有固定的收入,又有自己的诗和远方。

许自己一个愿望,有生之年去一次凤凰小镇,去看一看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

边城(沈从文小说全集)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

第一次接触《边城》是高中,课本上选了本书的一部分作为学习课文,记得老师给我们看了电影,几年来,情节已经记不太清楚,那个叫“翠翠”的干净纯洁的好姑娘却不知不觉活在了心里面。第二次,是今年的三月,闺蜜回顾本书回给我讲了这个故事,两个人绕着校园走了一圈又一圈,终于把故事讲完,慢慢的勾起我的回忆,想起文中不仅有狗、有翠翠、有爷爷,还有船长顺顺,有天保大老、傩送二老……对此书的阅读欲渐渐增强。第三次,也就是这一次,自己一边听,一边读书,一边看电影,对本书的理解更深入一些,开始对书中人物有了感情,对这个边城小镇充满向往,“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开始理解故事情节,开始不觉得故事没有那么悲惨,或许人生就是这样子,必给你一个重重的嘴巴,然后教会你如何去爱,如何表达,如何生活,故事的最后,翠翠一个人在等待着傩送二老的回来,也许再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就回来!直至最后作者也让读者带着希望去续写这个故事,“明天”,是哦!回来了很好,从此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不回来了也好,曾经有过心动,有过回忆,也被那个男孩子深深眷恋过,无憾无怨!多么让人心静的一本书,多么朴实而让人感动却又无可奈何的一个故事,每一个阳光灿烂的中午,每一个宁静的夜晚,捧着此书,带给我们心灵的触碰,教会我们感受亲情的毫无保留……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