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谈科幻读书赏析(3)篇

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大刘自己对于科幻文学的定义和理解,对其发展和现状的分析。
作为一个初级科幻读者,只是粗略地了解一下大刘自己对科幻的理解。之前对于科幻的理解受到B站上某科幻概论课程视频的影响,觉得科幻就是借了科技的壳而已,讲的终究是人与人的关系或者社会生活的事情。但是显然大刘认为科幻有更大的野心,就是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甚至宇宙。
书中提到的主要观点有以下几条:主流文学是(或者正趋近于)形式的文学,而科幻是内容的文学;主流文学的主要形象都是人,而科幻文学的主要形象可以是物种,星球,甚至整个宇宙;科幻的一大优势是能带给读者整个物种的末日体验,以探讨现有道德标准的脆弱性等等;科幻文学到底姓“科”还是姓“文”,好像没探究出个答案,所以回避这个二选一吧,频谱里各个区间都可以有,个人认为大刘内心是偏好于所谓“纯科幻”的。
既然大刘自己都说了有清晰的认识,那么《三体》里一些人物形象不丰满的缺点或许更能理解了~因为叙事主体已经不是单一个人,而是人类。如果主体是人,一个人得有很多面;而如果主体是人类,作为人类典型代表抽出来的某几个人脸谱化一点也未尝不可~只要每个代表能够表现出人类这一主体的很多面就行了。好像有点道理。
大刘墙裂推荐了《2001太空漫游》(书名或有误),想必对他影响很深,可以考虑看看。
刘慈欣谈科幻读书赏析 第(2)篇《三体》把我带到大刘身后,接着大刘把我领到科幻的世界。
我还不是严格的科幻迷,对于书里的一些观点也无法感同身受,但是科幻对于思维的启迪却是毋庸置疑的,他能指着广袤的宇宙告诉你,这是人类的思想!深邃,悠远,不可捉摸。
每一篇短篇都有那么几句话打动你,都有那么几个观点重击你的灵魂,这并非是因为其本身的瑰丽程度,和语法和文学毫无关系,只是因为你从没见过这样的思想而已!
有个小小的不满就是,这本书是收录的大刘不同时期对科幻的看法,所以尽管可读性不错,但是连贯性很混乱,如果每篇短篇能标注创作时间就好啦!!
刘慈欣谈科幻读书赏析 第(3)篇半年前她的数学水平是这样,给五个球让数,她说“1.2.3.4.5.6.7它们三个!”那天我拿着书给她讲“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里面的千和万。“你从一数到十,然后再数一次,再数一次,数十次就是百了,十个百是千,十个千是万”。她惊喜的抢过书抱住说“这本书太好看啦!”
以后她会知道脚下承载万物的地球周长四万公里, 天上紧挨着的两个亮点或许相隔几百光年。创世之初距今138亿年,如果按比例压缩成一年,人类则出现在最后一秒,就连光也无法到达宇宙的彼岸。她会知道自己存在不是要靠一本书回归伊甸园吃各样的果子。
大刘说 “这可能是每一个人在童年都做过的梦,黑暗中丢失了爸爸妈妈的手,是每一个孩子最恐惧的事。 这也是全人类最恐惧的事,这恐惧深深地根植于人类文明之中,使得古老的宗教在今天仍然存在,并在人类的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面对黑暗而幽深的宇宙,人类徒劳地想抓住一双并不存在的手。”
科幻就是这么一双手,给我的是面对世界的勇气和承担命运的力量,出现任何问题的时候,不会去寻求宗教的帮助。希望这手也拉着小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