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书赏析> 正文

切尔诺贝利的祭祷读书赏析(3)篇

2019-07-13 00:38:38 读书赏析
切尔诺贝利的祭祷
作者:S.A.阿列克谢耶维奇
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治下的乌克兰境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这是人类史上最惨烈的技术悲剧之一。上万平民因放射性物质长期受到感染或致命;数万亩土地被污染,切尔诺贝利一夜之间化为废城。 著名记者阿列克谢耶维奇冒着核辐射危险,深入事故发生现场,历时数年,访问了上百位受到核灾影响的平民。作者将这些访谈以口述的方式书写,每一页呈现的都是残酷、荒诞的故事。从口述者的独白中透露出,这场灾难造成的痛苦始终如核辐射般残存在幸存者的体内。
切尔诺贝利的祭祷读书赏析 第(1)篇

科技能给人类带来福祉,也能带来灾难。人类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核灾难是1986年4月26日发生在前苏联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的核泄漏事件。切尔诺贝利之灾是二十世纪最大的技术劫难。切尔诺贝利核泄漏,让我们开始怀疑物理学的发展。《切尔诺贝利的祭祷》作者阿列克谢耶维奇曾采访过白俄罗斯科学院核能研究所实验室主任鲍里谢维奇,鲍里谢维奇说自己曾经认为除了物理学,再不会去学别的。然而,灾难发生后经过反思,他认为他会选择写作。因为,物理学发展到极致也会带来灾难。阿列克谢耶维奇在她的作品中,讲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地那些小人物的故事。透过无数鲜活的讲述,无数深埋多年的眼泪,无数无法回避的悲剧,无数杂乱无章的思绪,无数难以控制的激情,我们看见了唯一真实的和不可复制的人类史。对于个体而言,这些悲剧过于巨大,对于人类的存活,这些又似乎显得过于渺小。我们流着眼泪读完这部记录“小人物”故事的作品。切尔诺贝利不仅是一个时代的灾难,散布于我们地球上的放射性核素,它还将存留五十年,一百年,一万年,甚至更长时间……从人类生命的角度说,它是永恒的。我们可能破解我们尚不可知的恐惧的含义吗?n人类发明了技术,但并没有做好全部准备,我们与技术并不匹配。你能把一支真枪交到孩子手里吗?我们不就是那些疯狂的孩子吗?n

切尔诺贝利的祭祷读书赏析 第(2)篇

让人们对历史不遗忘,勇敢的写出历史的人值得敬佩,所以给了满分。

今天还看了切尔诺贝利的纪录片,1986年发生爆炸,20年后解密,其实有很多可能没解密。

书中通过一个个普通人的讲述,有士兵,有矿工,有老人,有孕妇还有小孩,她们因为这是事件,失去了健康,也永远的失去了自己的家园,甚至一个文明也会消失了。

刚开始对那些为了金钱去清理的人不理解,后来只能敬佩他们,历史选择了他们,纪录片中一位矿工说,总要有人来的。无奈

我想到了《无问东西》里黄晓明扮演的那个角色,他也选择了牺牲,为了祖国,谢谢他们。

苏联政府选择了隐瞒事实,纪录片中说不光苏联,法国当时也不承认从白俄罗斯飘来的云也污染了法国,迫于各种压力吧。

一位致力于揭露真相的科学家在两年之后选择了自杀,其实我更喜欢纪录片中的那位将军自杀。

还是希望世界和平吧。毕竟人类犯的错需要人类来填。

切尔诺贝利的祭祷读书赏析 第(3)篇

看完电视剧切尔诺贝利,再来读这部作品。看完后脑海里,都是被放射性污染的水、食物、动物、植物~那个充满着死亡的气息的世界。。。

阿列克谢耶维奇这部《切尔诺贝利的祭祷》,讲的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地那些小人物的故事,作为“小人物”的苏联消防员、抢险队员以至于普通百姓,一个个默默地死去,而苏联隐瞒灾难的实情,没人告诉他们发生的是核事故,所以人们根本没有足够的防辐射装备,“小人物”只穿着雨衣就冲上了抗灾现场,受到了致命的辐射伤害。。。被辐射的小人物遭受辐射病的袭击,痛苦地慢慢死去。不得不让人悲伤,连小孩谈论话题最多的也是死亡,生命还没开始就要坠落~

切尔诺贝现在还是无人区,死去的事物是教训,也是为了提醒我们要更好的生活。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