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书笔记> 正文

「大国大城:当代中国的统一、发展与平衡」读书笔记赏析

2019-08-03 00:39:17 读书笔记

大国大城:当代中国的统一、发展与平衡

作者:陆铭

罗辑思维节目推荐!限制户籍解决不了城市病,让农民工返乡治愈不了乡村隐痛!著名经济学家陆铭关注中国当前城乡经济发展中切实存在的现实问题,基于本土实证,以经济视角谏言社会问题,反成见聚共识之作。房价陡升、雾霾遮天、交通拥堵;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的窘境……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刚刚过半,但大城市的病状和乡村的隐痛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限制大城市人口流入,让农民工返乡,问题就能解决吗?不!去往城市,来谈乡愁。作者比较了全球经验,立足本土现状,基于实证,力倡中国发展大城市的重要性。社会问题宜疏不宜堵,只有让市场本身充分发挥对包括劳动力在内的生产要素的调节作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下棘手的社会问题。政府的功能不是与市场博弈,而是在市场失语的地方,以长远眼光,布局科学的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供给。《大国大城》将告诉你,只有在聚集中经济发展才能走向均衡,只有以追求人均GDP的均衡取代追求区域GDP的均衡,才能充分发挥出大国的国家竞争力,并提升全体人民的公共利益。

「大国大城:当代中国的统一、发展与平衡」读书笔记赏析

书读将至,有一种难过的情绪,感知到作者的无奈,道理已经讲述的很明白,为什么不能执行?这条路究竟需要走多久,十年还是三十年?

很早时读过一篇小文

退潮后的海边,一个小男孩正沿着海边抓起一条条小鱼扔回海里。这些小鱼因未能跟上退去的潮水,滞留在了海滩上的小水洼里,眼看就要干涸而死。一名游客嘲笑地对小男孩说:“别扔了,这么多小鱼,凭你的力量是拾不过来的,再说又有谁在乎呢?”小男孩没有停下,拾起一条小鱼说:“这条小鱼在乎。”他又拾起一条小鱼说:“这条小鱼也在乎。”

有幸读此书,能读懂作者的殷殷期盼,可算是对作者呕心沥血的一种慰藉吧。

很多人往往对自己发出这样的无奈“为什么道理都懂,却过不好这一生。但事实是真懂还是装明白不得之。况且懂于实践之间还有一道很难愈越的鸿沟呢?

因为是连岳的粉丝,对他推荐的书读得也很仔细。对作者的知识和调研的认真,举例的详实,和现实的见解很钦佩。我想这是一位认真的学者,做着非同一般的事业,现实既让他胸怀大志踏步向前,又有万分的困难让他有失望和沮丧,寄希望于未来。

我一直在诧异,怎么作者一直在念叨“政治经济学”这个概念呢? 回顾历史和看国情则一目了然,可不就是吗?

在中国,因为我们的起点是一个存在大量政府干预政策的状态。尤其是,中国的地方政府最大化本地利益,缺乏彼此之间的协调,国家利益被忽视,这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发展的道路和可持续性。

连岳主张他的读者们去大城市里生活,因为越大的城市专业化分工越明确,更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价值,找到发展的机会和得到回报。大城市既欢迎高技能性人才,也可容纳低技能的求生者 。高技能劳动者越是在大城市集聚,越是创造大量低技能劳动者的岗位。在大城市里,人人都有机会生存并且过着和以前的自己比更好的生活。

要缩小城乡间和地区间的收入差距,只有通过劳动力流动来实现。但是过高的房价却是梦想需要面对的第一堵墙。

房价上升,是因为它的竞争力比较强,人们愿意来,房价才上升。人们宁愿承受市中心比较高的的房价,住得也比较狭小。实际上,高房价就是人们为工作和生活便利性支付的成本。

有人梦想等老了就住到乡村去,住到开门见南山的地方去。但事实上很多优秀的人退休后留在了大城市。因为最好的医院在市中心,因为最好的医院的医生,他们的家属也离不开市中心。

最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在城市,这是不容置疑的话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恬静,只是心里的一厢情愿罢了。

有些扯远了。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