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个比利」读书笔记赏析
多重人格分裂纪实小说,即将改编成电影《拥挤的房间》,由好莱坞影星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而且其题材直接来源于真实案件,而且是美国历史上最为有争议的案件之一。1977年,美国俄亥俄州连续强暴案嫌犯比利·米利根被警方逮捕,但是他对自己犯下的罪行居然毫无记忆。事实上,在他体内总共有24个人格存在,这些人格不仅在性格上,甚至连智商、年龄、国籍、语言、性别等方面也都不尽相同。这些不可思议的人格,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他到底是个欺骗公众的骗子,或只是个不幸的受害者?父亲自杀,继父百般虐待,这让比利一方面迫切地渴望逃避这个世界──多次自杀,另一方面求生的本能又来安慰、保护自己,这两种力量纽结在一起,将比利撕成碎片。
「24个比利」读书笔记赏析
这本书出乎我意料的长。因为是真实事件,通篇用的是纪实文学的笔法或者说像长篇通讯。作者下了很多功夫,查阅了很多资料,跟很多比利接触过的人了解情况,费心费力的跟比利交谈,渐渐拼出这个24个“人”组成的一个比利。
整本书用的插叙方式,先讲比利因为犯罪被警察逮捕后被发现多重人格并被强制治疗的过程,比利本来性格混乱记忆有很多缺失,之后随着治疗慢慢情绪稳定出现了“老师”这个人,他是中心人格知道所有的事,作者就是通过与他的交谈向我们还原了比利以往的经历,让我们知道了比利值得同情的童年以及分裂的原因,比利也在治疗下慢慢在融合稳定,形成了“分裂的比利”而不是阿瑟里根汤姆等等的集合体。本以为比利会就此有个还算美好的结局,第三部分简直戳我的泪点。公众对比利不理解不相信,有媒体拿比利的事大做文章,还有议员要求把比利转到严格安全防范的医院——这非常不利于比利的治疗,后来还把比利转到了监狱机构。比利的律师和前医生各种上诉、听证,努力让比利回到原来的医院继续治疗。刚开始“老师”还在听证会上为自己作证,努力控制情绪,可以体会到比利在努力让自己变好。法官始终不肯相信比利需要原来的治疗而不是监视控制,而新的医院不相信比利的多重人格,胡乱治疗甚至殴打比利,比利在新的地方一点点变的比原来还破碎。比利再次封闭了自己,各人格之间都不再交流,甚至形成了新的没有名字的人。作者在最后添加了一部分,书籍出版后很多人问比利的情况,作者表示经过两年半的努力,比利终于可以回到原来的治疗机构,可是要补好比利谈何容易,作者表示直到此刻“老师”还没有出现,比利还是由汤姆丹尼亚伦等多个组成的集合体,但有治疗就是个好的开始,总算给我点安慰。
我在这之前读过一个四重人格的故事,对多人格问题有些许了解,所以有点兴趣读这个极端的病例的故事。比利可以算是个天才,他有艺术天赋,绘画音乐都精通,懂得电器,医学,生物学,当然跟不同人格有关,如果他不经历童年的痛苦,可能会成为一个很好的画家。故事发生在美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的社会对多重人格还没有认知,很多医生甚至不承认有多重人格的存在,就当成是精神分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比利的诊断和治疗。对人类自身的探索是循序渐进的,没有比利这个极端人格的案例,也许对多重人格的研究还会迟缓一些。比利的一位医生说,这个病例对整个精神疾病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比利的律师、医生都为了比利的权利付出了无数努力,不由得让我想起那时候美国对艾滋病人也是如此,是经过无数人的努力争取,这种病才被认识和重视。人类对自身的探索总会经历从无知到认知的过程,这中间可能有无数个悲惨的比利。
PS.其实比利的一些人格也做了坏事,对多重人格犯罪的定性和处罚是挺自相矛盾的,简直可以当做辩论赛题目来大辩三百回合。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