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一生(精装珍藏版)」读书笔记赏析
柳比歇夫坚持56年的“时间统计法”!本书描述了一个真正和时间成为朋友的人,一个将自己的一生用时间来计划的人——柳比歇夫。柳比歇夫通过独创的“时间统计法”,对自己做了研究和试验:试验在写、读、听、工作、思索等各方面,到底能干多少,怎么干?他不让自己负担过重,力不胜任;他总是循着自己能力的边缘前进,他对自己能力的掂量精确无疑。柳比歇夫的工作方法是一个创举,从表面上看,这是纯技术性的工作方法,一点儿也不起眼。它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但几十年来它获得了精神上的力量。它成为柳比歇夫生活的骨架,不仅保证了最高的效率,也保证了最旺盛的生命力。
「奇特的一生(精装珍藏版)」读书笔记赏析
《奇特的一生》这本书说的是苏联科学家柳比歇夫的一生,这位科学家的学识博大精深,学术著作涉及数学、生物学、哲学;他的奇特之一在于他生前除了发表上述相关的70多项学术著作,还留下来数量颇大的论文和专著。到底有多大,说是有12500页打字稿,但是我还是没什么概念。反正就是质量高,数量庞大。他的奇特之二在于82岁去世的他,在最后几十年,他的工作精力和思维效率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生命的晚年还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在科研领域发光发热。他的奇特之三在于从他26岁起,他把每天花在工作上的时间都记录下来了,并且坚持了56年,一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有一套时间统计法,统计格式是:日期+事件+花费时间,严格的统计了他每天研究、写书、看报、写信、散步等等花费的时间,并且一月一次小结,一年一次大结,五年复盘一次并规划一次下一个五年。通过这个时间统计法,我们可以知道柳比歇夫的时间去了哪里,他在某年某月某日看了什么书,写了什么论文,见了什么人,是写了信给某人争论某个定律,还是在看某人给他的回信。但他并不是个工作偏执狂,他每天睡觉10个小时,也排队去商店买煤油,去游泳看电影,结交朋友。他的生活并不是无风无浪安静宁谧的,他经历了战乱,还白发人送黑发人,痛失了自己的一个孩子。他除了做科研,还要兼职上课,因为他还有一大家子需要养活。他的生活看起来跟那个年代的普通人的生活无异。更奇怪的是尽管他几十年如一日的投身科研,他也并没有因此取得什么能让他名垂千古的丰功伟绩。你看要不是这个时间统计法,要不是这本书,我们很多人都不会知道他。虽然留下来不少宝贵的科学遗产。但是他的时间统计法却不能说不给人带来震撼。就像记录你的每笔开支一样去记录时间,把时间真正的当成自己的财富去对待。有了这个概念,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去记录每天的时间开支,但是坚持56年却不那么容易了。时间这个东西,每个人生来就具有,不能提前预支也不能累计。不管你贫穷或富有,你也一样拥有24h,时间就在那里,不争不吵,不多不少,让人很容易忽视掉,也没任何办法变得多一点。你把时间花在哪里,时间就在哪里开花。(我想我们可能无法像柳比歇夫那样坚持56年如一日的去记录和规划每一天,但是要知道时间的珍贵,这么珍贵的时间该把它放在哪里。目标是什么,要如何实现它,时间是是否花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上,时间是否坚持花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上。)奇葩的是,柳比歇夫如此的珍惜着对他而言宝贵的时间,也一日不断的严格执行着时间统计法,但是他却又又把一点一滴积攒下的时间又“浪费”了,浪费在不属于他计划内的工作。因为在他前进的道路上,他发现真理比真相更需要去探索和论证,他还发现有一些认识和不认识的人写信向他求教需要他的回信。因为这些对柳比歇夫来说,比科研更重要,比时间更珍贵。我想正是因为对科研对真理的热爱和专注,身为科学家自主肩负起对社会的责任,对所谓不相干的人热心无私的帮助,让他坚持让自己不断的去成长和进步。他借助时间统计法,记录和反馈工作和生活,协助他更好的管理了时间,高效的生活了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