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葛优、巩俐主演)」读书笔记赏析
已改编成同名电影《活着》,由张艺谋导演执导,葛优、巩俐两大影帝影后主演,1994年,该片在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评委会大奖、最佳男演员奖等奖项,并还荣获了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等奖项。《活着》是一篇读起来让人感到沉重的小说。那种只有阖上书本才会感到的隐隐不快,并不是由作品提供的故事的残酷造成的。毕竟,作品中的亡家,丧妻,失女以及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样的故事并不具备轰动性。同时,余华也不是一个具有很强煽动能力的作家,实际上,渲染这样的表达方式是余华一直所不屑的。余华所崇尚的只是叙述,用一种近乎冰冷的笔调娓娓叙说一些其实并不正常的故事。而所有的情绪就是在这种娓娓叙说的过程中中悄悄侵入读者的阅读。这样说来,《活着》以一种渗透的表现手法完成了一次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本书荣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台湾《中国时报》十本好书奖(1994年),香港“博益”15本好书奖(1990年),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2005年),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并入选香港《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百年百强”;入选中国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有影响的10部作品”,余华本人则于2004年荣获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
「活着(葛优、巩俐主演)」读书笔记赏析
久闻此书大名,本来前两天已经列入了年底前的必读书目,没想到昨晚加今天就看完了。
本以为是有着复杂人物关系的鸿篇巨制,没想到竟然总共出现有名有姓的人物十个尔尔。福贵 龙二 春生 大全 家珍 凤霞 有庆 苦根 二喜,一瞬间能想到的也就这么多了。
通篇下来,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所有的悲惨也并非轰轰烈烈,舍生忘死,英勇就义。亦没有特别痛苦的哀鸣,没有声嘶力竭与歇斯底里,这种悲惨,就好像凤霞的世界一样,是无声的悲惨,是被压抑至绝望的悲惨,仿佛是平静湖面落下的一片枯叶,泛起的涟漪,而不是苍凉戈壁炸响了一颗原子弹那般惊天动地。
初看福贵,不由自主地就把他定位为屌丝加渣男的形象,又可气,又可恨,再后来,除了以上形象,还必须给他安上一个天煞孤星的恶人相。克父克母克子克女克妻克女婿克孙子,真是按照亲疏关系挨个克了个死。反倒是直到最后,也没能见证他的死去。不知该说他命硬,还是命苦。《活着》,却从头到尾都讲述着死去,可是又不是毫无希望的死去,这才是最悲惨的事情。每一次死去后就会出现新的希望,当希望之火刚刚燃起时却又再次被扑灭。
到头来,只有福贵活着,还有他的那头老牛。从未觉得他可怜过,他是活该,可是所有的罪与惩罚,不知道为何却都降临在他的亲人身上,这只会让他显得更加丑陋,更加罪恶,我实在无法流露出对他的丝毫同情。
在凤霞怀孕的时候,我曾一度以为福贵一家的悲惨生活到头了,未来再怎么苦,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吧,没想到,凤霞一下就死了。后来看到机灵可爱的苦根,我又幻想这应该不会再出差错了吧,没想到,又接二连三地走了。
在凤霞死的时候,家珍已然对死亡感到麻木,她的声音哭不出,她的眼睛转不动,无声的悲痛,最为致命。
死去吧,都死去吧,就不用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受苦了,上天没有要了福贵的命,便用你们的命去惩罚福贵,煎熬福贵。
福贵一家,是气死的,是病死的,是营养不良而死,是身体虚弱而死,是迫于生计而死。归结到底,是穷死的,罪恶之源也显而易见,祸根从福贵在赌场不能自拔的时候就埋下了。我永远都不会原谅福贵。
可是换个角度,如果福贵不赌不嫖,积极运作祖上传下来的田地,偶尔欺负压榨一下佃户,地主的位置越坐越稳,有庆凤霞能成为富四代,苦根能成为富五代。但在那个时代背景环境下,他们一家就不会是上面那些穷死的死法,而是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斗死,被枪毙。
如此看来,似乎福贵一家的命运逃不过一个死字。他们的活着,都只是向死而生。不知道说是时代的悲哀,还是个人的悲哀,谁之过矣?
只有活着的人,才能讲述死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