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是宋史(全10册)」读书笔记赏析
媲美《明朝那些事儿》,有口碑的白话宋朝大历史,写尽宋朝三百年的兴衰变革与历史谜团。史书上都说宋朝是个羸弱的王朝,有着苍白的面孔,不足的元气。事实上,真相是:宋朝是中华民族史上战争胜率最高的朝代。宋朝明君、名相辈出,文学、美术、书法都攀升到了巅峰,甚至比万国来朝的大唐还更加璀璨。然而,民族的劣根性在宋朝时也完全反映出来,国人的内斗,做事的韬略,对历史的篡改……唯有了解了宋朝史,你才会恍然大悟今日的官场,乃至于中国数千年来的政局。
「如果这是宋史(全10册)」读书笔记赏析
用三个月时间终于读完了这本300万字的巨著,谢谢作者的辛勤劳作、废寝忘食能让我第一次完整全面浏览宋朝300年的历史画卷,真是此生有幸。1、本书涉及从公元907年大唐王朝被朱温所灭建后梁开始至公元1279年3月19日南宋朝最后一个皇帝赵昺在崖山跳海死宋王朝覆亡止,在这372年的历史中,主要着眼于宋朝319年历史,触及宋朝全部十八个皇帝,当然根据其中的不同历史背景、在任时间、能力作为等情况有所侧重,有的甚至于一笔带过,比如最后一个被跳海的8岁皇帝赵昺。2、大宋王朝有着耀眼的文化遗产和著名的历史人物,同时也带着灰暗的屈辱软弱色彩和无能的昏庸糊涂痕迹。本书主要着力点放在后一个方面,大概有80%的篇幅讲述的都是宋朝300多年与同时代同时共存或先后共存的辽、夏、金、蒙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正因为如此,本书展现在读者眼里的更多是灰暗的色调,阅读中心里会产生明显的压抑感、愤怒感,并且这些负面情绪会此起彼伏持续不断至本书结束。即使是讲述国家内部情况,里面也充满了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党争,比如北宋时期的王安石改革、苏轼乌台诗案,南宋时期朱熹的“庆元党禁”案等等,对外软弱无力毫无骨气可言,对内争斗不止内耗不断。这就是有宋一代展示给后人的总体形象。3、有宋一代就是个谜,你觉得它早就死了但却活了300多年,你觉得它如此长寿但又形同僵尸。正因如此,宋朝是中国历朝历代最具争议的朝代,其300多年历史中发生许多事件、出现的许多人物至今都没有定论,从陈桥兵变、斧光烛影、澶渊之盟到王安石变法、靖康之难、岳飞之死等等,这其中无数的事和人在我们的历史书中对其都存在完全截然相反的评价,比如历史学家吕思勉在其《中国大历史》中就对岳飞持否定态度而认为秦桧不是奸臣,再比如梁启超就是王安石的忠实粉丝对其变法赞赏有加。正因如此,写宋史是很有难度的,我试图再收寻类似本书一样的宋史读物但都失望而归,比如易中天老师的,其它几个朝代都有,只有宋朝的书还停留在计划之中,还有费正清的《剑桥中国史》全集唯缺少宋朝部分,而能见到的只是宋朝的零件部分。4、最后不得不说哈关于“崖山之后无中华”这个问题。崖山之战是宋朝在历史上的绝笔,作者放在书中最后一章,取名叫“崖山之后看中华”而非“无中华”,但在最后的评述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明显倾向,那就是宋朝的结束标志,他认为,武人亡国,民族血气不衰,国内互斩,终究能产生一代雄主;文人亡国,民族气节丧尽,再无尚武之风,连一介区区党项人都能让堂堂中华狼狈不堪,最终全体成了亡国奴。 从此以后的明朝在国民性格上已经失去了大国的雍容感。代表着先进知识、节义忠孝、富贵堂皇的士大夫阶层没有了,而整个国家内部,更谈不到从容大度,朝堂之上动辄互相谩骂,当场厮打,这已经不是中华礼仪之邦了! 我对此有限认可。5、如果要求全责备或者说有遗憾的话,本书最大的不足就是缺少对宋朝辉煌文化遗产比较详尽的描述,包括宋朝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衣食住行等方面。至于作者的表述方式,历史不是其专业与易中天老师一样文学出身,所以表述风格很相似,俗话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各位看客自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