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由读书笔记(3)篇

这本书很薄,但内容很厚,值得人一看再看,一思再思。虽然这本书的翻译不敢恭维,许多句式不符合中文的格式,读起来不流畅,但不影响内容的厚重。自由包括思想自由和行动自由两个方面,行动自由包括身体自由和活动自由。思想自由包括言论著作自由和宗教学说自由。自由不是漫无边际的,它也有界限和限制。比如你在图书馆安静看书的自由就是在限制喧哗的基础上的,那么干预或限制自由的界限又在哪里呢,唯一的标准就是自我防卫和社会防范。剥夺个人发表意见的权利是一种特殊的罪恶,它是在掠夺全人类。既掠夺后世也掠夺当代。苏格拉底是欧洲道德的典范和开创者,被希腊法律以不道德,教坏年青人判处死刑。耶酥是基督教的圣子,以福音启示后世却被钉死十字架。世上没有绝对的真理,不能你一个对判断另一个错,也可能两个都揭示了部分真理,所以要有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人性不是按一下模型浇铸的机器,欲望和感情的强烈表示生命力的旺盛。只要不损害他人,个性应该充分展现,上帝给予人的一切功能的目的就是指望他们得到培养和发展。个性让生活丰富多彩,生机勃勃。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要以自己的与众不同而自卑,你的独特真是你的魅力所在。政府把一切精英吸收进自己的系统并不是好事,既损害了自己又损害了社会。对自身来说没有外面的竞争对手,增长了官僚惰性,体制僵化,缺乏进取性和活力,早晚会毁灭。对社会来说。没有了体制外精英,整个社会只剩信任政府,服从政府,政府变成全责政府,一切灾难和祸害全由政府承担,一旦灾祸超过人们承受极限,结果就是革命推翻这个政府。所以政府必须掌握精英吸引和权力分散,地方分散和中心集中的度才能保持社会的自由和发展。
论自由读书笔记 第(2)篇人类追求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到最后,自由也成为一把枷锁,禁锢了人们发现的目光。
在现实之中,为功名所累,为财富所累,成为人们进入自由之境的最大羁绊。在一个国家和社会中,条条框框,自由便会受到极大的限制,追求自由只能以这些规则为限。有人便认为这是极大的不自由。在人的社会中,你的自由以不侵犯别人的自由为底线。在这里,只有相对的自由,没有绝对的自由。即使在独处的自然界,人的行动自由也不能超出自然的局限。
行动自由只是外在的表象,心灵的自由才是矗立宇宙间的大自由。追求心灵的自由,就是斩断外在的羁绊,回归内心的安宁本身,让一个局促的“小我”蜕变为无所挂碍的“大我”,人生对自由的追求才会进入佳境。如大鹏展翅,有扶摇九万里的视镜,如勇士击水,呵会当三千尺的豪迈。
人生难得自由身,无所挂碍慰平生。
论自由读书笔记 第(3)篇翻译得晦涩难懂,但是框架的明晰多少补足了缺憾。
身为个人最重要的权利就是言论自由和表达权,而之所以该拥有全在于人的个性驱使——向往自由,反对束缚。可是作为一个与社会联系紧密的个体,社会通过道德和法律对个人自由束缚与个体自由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就迫切需要一个社会合意的实体代替人们进行行为约束,道德规范。当然,统治一方的职权越大,被统治一方的权利行使区域越小,如何阻止边界的萎缩是最后关于社会权威的探讨。
因为行文表达不畅,实在很难弄懂论证的一些概念,值得读,却需要深思慢琢。穆勒师从边沁多少受到其功用主义的影响,从市场交易讨论个人与社会规则的制定中可见一斑。
对于我来说,本书最大的益处便是逃脱“固定意见酣睡”的窘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