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尘埃也是光:面纱下的阿富汗读书笔记(3)篇

看完这本书,阿富汗三个字在心里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名字,它让我对阿富汗有了最基本的认知。
我想,最让人难以忘却的该是那塔利班政权统治时期对妇女的24条禁令。
1.妇女出门必须穿波尔卡(一种从头到脚的蒙面袍子),如果露出小腿,就要处以鞭刑。
2.没有父亲、兄弟或丈夫陪同的妇女不得走出家门。
3.不得同男人拉手。
4.不得向男性店主购买商品。
5.不得穿高跟鞋或走路时会发出响声的鞋。
6.禁止使用化妆品,如果染指甲就要被拔指甲,不服从者要被剁手指。
7.波尔卡里也不得穿着带有挑逗性的艳丽服装。
8.不许在公开场合说笑。
9.不许参加体育运动和俱乐部的活动。
10.不许在众人面前洗内衣。
11.不得站在自家阳台上。有女人的家庭,窗户的玻璃都要涂上颜色,以防对外暴露。
12.不得外出工作,女子学校停办,由专门的宗教人士接管。
13.通奸者要被石头砸死。
14.偷盗者要被砍手。
15.喝酒者要被处以鞭刑。
16.禁止听音乐,不许拥有和使用电视机,不许玩牌,不许下棋,不许放风筝,不许养鸟。
17.男人必须留大胡子,所有的人都要穿伊斯兰服装、戴帽子,所有的塔利班人员头上都要缠头巾。
18.所有的人必须使用伊斯兰教名字。
19.保留或传阅非伊斯兰教书籍的人要受到处罚。
20.禁止阅读带有插图的书籍,私人家中也不许保存。
21.任何人不许在自家墙壁上悬挂画像和照片。
22.非穆斯林要在自己的衣服上缝一个黄色的布条,以便辨认。
23.观看演出或体育比赛时不得鼓掌或欢呼,只许高呼“真主至上”。
24.尽管解除了踢足球的禁令,但天黑之后不许踢球,球员的胳膊和腿不得裸露。
自从1996年塔利班攻占喀布尔后,取得了对阿富汗的统治权,这些禁令就整整实施了5年,之后也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阿富汗的人们不得已生活在战争下,经历着战争带来的生离死别,痛苦和悲伤。
作者的初衷是为了记录阿富汗的女人,因为她们不管这个国家多么地糟糕,依然坚韧地活着,在战争的阴影下,用强悍的内心,支撑起一个支离破碎的家。
她们没有呻吟,没有痛哭,更没有过度索取,她们想要的生活就只是,丈夫、孩子、一家人在一起,得到安拉的保护,平平静静地过日子。
也许这样的生活对于我们来说,太过简单,而对于她们来说,生活在阿富汗这个国家,这样的生活,不会轻易拥有。
所以我们珍惜,中国的繁荣、开明、自由与和平。
你是尘埃也是光:面纱下的阿富汗读书笔记 第(2)篇行者梁子,十年四次去到阿富汗,用相机文字真实的记录着一切,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深入这些地方,这样的人也是我最佩服的,比起物质的丰盈,内心的强大则更让人敬佩。
宠辱不惊,保有一颗平常心。
用三毛的话说就是“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回到书中的内容
作者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只是单纯的记录,阿富汗— 一个存在于新闻中的国度,混乱、脆弱而又那么坚强。这个被战争包裹的城市,各种带有国际背景的人来来往往,硝烟过后的最受伤的还是当地的人民。不仅如此,被战争折磨的士兵也是心理问题众多。
作者说始终走不进阿富汗女人的内心,但她们那种不抱怨始终坚韧地活着的劲儿激励着作者,也感动着我们每一个读者。
对于生活在和平世界的我们,能做的只有祈祷,还能奢望什么,我们已经拥有的太多。
感谢作者,会继续读她的另外几本书。
你是尘埃也是光:面纱下的阿富汗读书笔记 第(3)篇在谈阿色变的时代 任何人只身前往这个随时遭遇爆炸 随时有可能丧命的国家都需要胆气 更何况还是一个女人n而往往在物质最贫乏的时代 人们的物欲反而没有那么强烈 阿富汗女人想要的很简单——活着n为了实现这看似最简单的愿望 她们在战争的阴影下 用强悍的内心 支撑起了沉重而支离破碎的家 她们付出巨大努力与艰辛 为的就是和丈夫、孩子、一家人在一起 平安的活着n其实 我们已经够幸福了……n在我看来 这本书的重头戏 在最后几章 能透过作者的文字了解坎大哈北约联军基地 了解到北约军人们在战场的真实生活的点滴 没人喜欢战争 即使是军人 比起生活在新闻中那几个战争网红国家的孩子 我很庆幸 我出生在中国n希望有那么一朝 我能平静面对n活过,爱过,走过,看过,记录过……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