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读书笔记(3)篇

这本《2018》看完后真的对于大刘的想象力佩服不已!本书是本短篇小说合集,每篇虽然不长,但是很多小说都写得非常好。我就把自己认为写得有感触的文章来谈谈,看《诗云》这篇的时候,突然想起早上正在看李白的《望天门山》,看着古诗,就能想象诗的意境,以及诗中那种磅礴的气势,有时候不得不说诗词这些伟大的文艺作品,不管是任何朝代都不会减弱分毫!再来看本文中对于文明的描述依然如此,文明的魅力和散发出的美就在于此!
《白垩纪往事》作者这篇文章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不过的确有这种可能,在人类社会出现之前真的有一种文明在地球出现过,但是科技的发展给它带来了毁灭!
让我忍不住想起了亚当斯密晚年的一段话,虽然《国富论》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声誉,但是他自己认为他一生中最引以为豪的却是《道德情操论》。因为《国富论》中主要讲的人性中的趋利性,人们对于利益的追求带来了科技的发展,然而科技发展到一定得程度会造成对人类的毁灭,然而人类之所以能够繁衍至今,并不是科技发展带来的,而是人性中的怜悯性,对于弱小的怜悯,对于善的追求,是人类的道德情操所带来的,它才是人类真正能够存在的基石!
《人生》看到这篇文章让我想了一部电影《蝴蝶效应》中主人公为了避免自己的出生给他人带来悲剧,最后在母亲的肚子里将自己勒死。
但是让我想得更多的却是关于基因编辑婴儿这件事情。「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就是广州 贺建奎为了自己能取得荣誉,肆意违反人伦,编辑婴儿的基因,导致全世界一片哗然。可能有些人会说这有什么不好,让人类基因更优秀,那为整个人类好,我真的只能说~呵呵,你的想法太简单。即使基因编辑技术已经成熟,它还会造成一个更致命的问题:歧视。
现有的肤色歧视、血脉歧视、地域歧视、性别歧视等等,在基因编辑带来的人种歧视面前都太微不足道了。经过优良基因编辑的就会成为“完美”优等人类,没经过优良基因编辑的就会成为“残缺”下等人类。
没有努力拼搏,也没有勤奋进取,生来就是高等人,是源自 DNA,由内而外的优等人类。久而久之,完美人类看待底层人类就如同我们对待家畜和猴子般。这样的社会,固然发达,却丑陋不堪。根深蒂固的矛盾必然会引起更加彻底的革命和战争,那将会是社会人伦的大悲剧!
《超新星纪元》中的那段话——只有符合科学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事,才能成。事实上,你们想干的大部分事,不管多么努力,是成不了的。你们的责任,就是在一百件事情中除去九十九件不能成的事情,找出那一件能成的来。这极难,但你们必须做到!让我非常有感触!
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发现了,并不是所有的事情,你有志去做就会做成的。有志者事竟成,是一个精神激励,并不是一个真理。据说人会长大三次:一是在发现自己并非世界中心的时候;二是在发现无论如何努力,终究还是要面对令人无能为力的结果时候;第三次是在明知道有些事可能会无能为力,但还是会尽力争取的时候。
写了这么多,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浅薄的看法,各人口味不一样,但是我真的觉得本书非常值得一看,因为它不单单是本科幻书,更是一本关于人文精神的思考!
2018读书笔记 第(2)篇大刘依然精彩!nn脑洞大开,言语冷静。有人探讨过,说大刘的文字缺少人文关怀。实际上这个问题从两方面看,一方面是在宇宙的宏大尺度下,人类脆弱的情感显得微不足道,所以在永恒的时间洪流下,在星球之间,除了实力的硬碰硬和冷酷的宇宙法则,容不下多少关于情感、文化的缠绵。另一方面,现代社会交通和通讯的高度发达使得古人由于时空阻隔而产生的细腻情感变得多余,而在宇宙时空的维度下,距离重又成为人力之外的巨大阻隔,那份细腻的感情从而又有了寄托。所以,在大刘的构建的这些时空之中,我隐约又寻得一些独特的感情体验。所以科幻反而是向古典的回归,这很有意思。大刘描述了很多独立的场景,对一些特异的现象展开合理想象,细腻的描绘了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画面。大刘也冷静的将政治和哲学理念融入其中,意味盎然。
2018读书笔记 第(3)篇就像大紧说的那样大刘充满了想象力,在这部短篇集子里面体现的很明显,每篇都在释放想象力开脑洞。三体之后的第二部大刘作品,强推。但有一点大紧却说错了,大刘不止有黑暗森林式的严峻冷酷,在最后两篇《圆圆的肥皂泡》、《光荣与梦想》中也有浪漫诗意。
整本集子若干故事中,我最偏爱《赡养人类》和《人生》。
一、《赡养人类》表达了对社会固化和贫富差距的反思,欣赏其中的一个词社会财富液化。
二、《人生》一篇充满了哲理性的小文,主要探讨了我们要怎样对待人生,是做一个能随时即兴发挥的导演还是一个依照剧本来照本宣科的演员。这让我想到了电影降临,假使你知道结局并不完美,你还会选择勇敢的选择这条路么?我们生来宁愿一无所知,也不愿过被告知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