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与现代中国读书笔记(3)篇

看蒋介石传记,觉得蒋介石骨子里是透着儒性的,他的失败或许是注定的。因为有抗日战争,因为有张学良,杨虎城,因为有太多不可控因素,所以他失败了。抗日时候,他是中国的代表人物,虽有时得不到尊重,然而内战却被打下神坛。仔细想想,蒋介石在现代中国的贡献是不可缺少的,没有他或许中国坚持不到八年,攬外必先安内,这个政策本来就没有错误的。在历史教科书书上百般嘲讽,但站在老蒋的立场想想,如果不先团结国内,不先让国人力一处使,怎能好好抗日,发展中国。对老蒋,我更多的是仰慕,惋惜。他的失败,以我鄙见,有这么两点点:
1.骨子里的中国人,在抗日的不屈不挠,对国土寸土必争,这点很适用。但是抗日结束了,我想国人是不需要这样的人了,因为更多国人是想要一个在他们看来的新中国,而不是老蒋那边的阶级严重,贪污,垄断,等让人们相信另外一边打土豪分田地来的更实在一点,于是在内战中兵败如山倒。老将就这么被人民抛弃了。
2.心还是不够狠,他知道四大家族到处囤积军资。但最终还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因为他的很多钱还是要从他们身上拿的,但晚年退居台湾却表现出比之大陆更加铁血的手腕。所以我觉得老蒋不是能力不够,而是心不够狠。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读书笔记 第(2)篇这是我看到的第一本人物传记类的书,读的过程中有一句话总不由自主的浮现脑海“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但事实真相只有亲历者才知道”的确,成王败寇嘛。结语处对蒋公的功与过做了详尽阐述,并且都公正客观,所以对于蒋介石的评价就不用去赘述了。还是说下学到的吧!
一、细节决定成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生活中、工作中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预防,不要因小失大。
二、有时候结果比面子更重要。“不要脸”“厚脸皮”等词,不要觉得这些词形容一个人是贬义的,事实上要成功哪有不丢脸的,所以在没有成功后还是厚脸皮一点。
三、你的善良要有锋芒。一味的退让,只能换来苟延残喘,唯有在斗争中求和平,人际关系也这样。
四、审时度势,果断出击。机会稍纵即逝,平时要学会做抉择,要学会果决。
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困境中坚持住,顺境中亦要坚持住。
六、严于律己,克己复利。成功者都是能掌控自己的人,多读书,多学习。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读书笔记 第(3)篇曾经花了三个小时写了关于这本书的书评,本想以这本书所陈述的史实作为依据评价蒋介石,自以为客观公正。结果写出来的书评被一位知识渊博的书友批驳,他指出这本书的部分史实是失真的,作者陶涵本人在引用史实的时候有疏漏之处,因此我当时写的书评不足为据。
后来细想他说的在理,我当时写的书评确实不严谨,尤其是对于这样一位充满争议的,难以证实相关史实的人物。
顺便推荐看完这本书的书友阅读一篇由台湾学者汪荣祖写的一篇文章:“评陶涵蒋传:为蒋介石‘翻案’的失败之作”。
但是,无论蒋介石为人如何,我们是不能否定蒋介石及其部队在抗日战争期间所做出的贡献。不可否认,蒋氏政府在我国近代史中起到了一定的过渡作用。
最后附上罗斯福对蒋介石的评价:
罗斯福说,我们必须记得:“委员长历经千辛万苦才成为四亿人无可争议的领袖,在一大群各色各样的领导人当中,获致任何的团结都是非常困难的事;军人(还有其他人),不论地方或中央,人人都在争权夺利,更何况他要在中国以非常短的时间去建立我们一两百年才能完成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