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价:洞悉大众心理玩转价格游戏读书笔记1000字(3)篇

2019年2月 阅n一本《无价》,区区249页,汇集了美国心理物理学发展至今几乎所有的社会实验,共57个。每一个实验都有详细的描述,也有因此而来的经济学结论。其中不少实验的设计者获得了诺贝尔奖,后来的一些学者甚至仅仅是通过对这些实验进行多角度分析都能摘得诺贝尔奖的桂冠。—— 摘自原文n老罗推荐,很是靠谱,读来如痴如醉,有种探索事物背后真相的酣畅之感,满分推荐。书中太多精华,此次阅读先粗略总结下适合当下状态自己的要点。人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或者说,人真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吗?偏好逆转实验证明,人的心里并不存在着有精密尺度的,真正价值衡量标准。商品的定价和实际成本没有必然的关系,如何引发消费者的幻觉,是定价者需要考虑的重点。1.商品的包装记忆比价格记忆更短,尤其是在容量上,视觉效果非常影响判断。2.在估计未知数量时,最初的一个数值,锚点,充当标杆或起点。某一领域最具社会影响力的价格,一般在该领域充当锚点标杆作用。3.价格,对买方来说,是拥有某物渴望程度的量化指标;对卖方来说,是衡量保住自己一方已拥有某物的欲望程度。讨价还价是买卖双方对标的物心理上的一种博弈。4.消费者在选择时,注重差异化、体验感,不是单纯在选项之间作选择,而是在选项的描述之间做选择。5.估价,取决于价格数字之外的微小细节的措辞,比如产品的包装、颜色、形状等。价值或偏好是伴随诱发的过程构建起来的。6.锚定效应,我理解为心理暗示可以刺激启动精神的相关过程。近因、频率、程度、范围、时限、意义、熟悉程度、及自我参与等,都会影响锚定的作用。不确定性越强,疑似区间的范围越大,也就是买方对市场越加不了解的时候,锚定效应越明显。一个有效的锚点必须是存储在做决定当时的短期记忆当中的,成功的锚点必须足够让人难忘。这说明第一印象,在价格中也相当重要。7.不管产品有多么不同,人性始终大同小异。便宜是相对的,它取决于环境。当价格一高,心理的预期会不受控制的提高,你要的越多,得到的就会越多。8.要经灵活运用已存在普世价值观念中的天然属性,如糖衣炮弹,性别差异。9.反向思考是锚定解毒剂,任何事要三思而后行。10.价值是人内心的一个预期,从心里预期到实际行为的这个过程中,价格成为了潜意识里的一杆秤,它只是一个被启动的数字游戏。一本既是心理学、行为学的研究类书籍,更是一本营销策划的指导工具书。如果你是卖方,通过本书可以学习如何通过价格玩转大众心理;如果你是买家,在本书的揭露下,你会学到该如何拨开重重迷雾,不掉入卖方设计好的陷阱中。经济学真是一个其乐无穷的世界啊[跳跳]n
无价:洞悉大众心理玩转价格游戏读书笔记1000字 第(2)篇我是罗小布(ROB)
没想到《无价》这本书和《知识大迁移》出自同一个作者之手。我记得第一次听说《无价》这本书的时候,还是在老罗(罗永浩)的一个演讲中,他推荐了很多本,因为这本书的名字最短,所以就记住了。
第一次打开这边书,也是在很多年前的春节假期,无聊的下午,晒着冬日里暖洋洋的太阳。安静的假期总是被走亲访友的习俗所搅和。这一闭书搁置就是以年为单位了。
如何评价一本书,是从头到尾的去提炼所谓的精华吗?如果一本书有100个观点,我会把所有的观点都提取出来,写在书评里,即使对自己一点收获也没有,只是为了凑字数吗?。当然不是,我个人认为,应该先写下看完这本书后,脑海里一直无法散去的片段。再凭借自己的记忆顺藤的写下去。居然不记得的东西,为何要为难自己。
本书中提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t一个商品的销售环境,会让消费者无法正确的衡量它本身的价值。即使因为环境让它产生了溢价,消费者也愿意为它的溢价买单。
举一个例子:
假如你在地摊上看见一个梳子,它的售价是10元钱,并且这就是一个正常的市场价值。
如果这个老板看过《无价》这本书,他就会把这把梳子的附近放几个,看起来比较值钱的装饰品。然后重新定价为14.9元。
也许你还是会为它买单,几个高价值的装饰品,迷惑了你本来就不清楚商品本身价值的你。
而商家就这样悄悄的,把每一把梳子的利润提高了5元钱。那0.1元你就别和我理论了(完全忽略不计)。
再举一个例子:
很多年前的一个双休日,我和朋友去古玩市场去转转,看有没有可淘的宝贝。他看上了一个茶壶,问老板这个怎么卖,老板说800元,我朋友摸了摸,说80元愿意卖,就拿下。结果居然成交了。
在古玩市场这个大环境,一个普通的茶壶,因为环境溢价到了800,如果是你,你觉得你应该还价多少?相信我,大部分人是不懂行,或者已经被这个800溢价蒙圈了,你还600?400?老板稍微和你假惺惺的推脱拉一下,你还会觉得400块钱拿下,觉得自己赚了400,划算死了,还会在朋友面前显摆自己的还价能力多牛。其实并不是你多牛,你是正中别人的圈套。
看完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在大部分消费者觉得自己买的特别划算的时候,都是正中别人的圈套。像什么,满40包邮呀,满50减25呀,第二杯半价呀……这样的例子生活中太多了。
如果你不是刚需,如果你不是土豪,请你静下心来,理性消费,你会发现你每个月其实总有一大部分费用是可以减免的。
无价:洞悉大众心理玩转价格游戏读书笔记1000字 第(3)篇开篇第一章的标题:价格没头脑。与其说是价格没头脑,不如说是人在作决策的时候没头脑。我们生活在一个媒体虚报价格和大量促销信息狂轰乱炸的市场氛围里,各种层出不穷的花招并不是定价者心血来潮想出来的,而是依据决策理论(前景理论、锚定效应、偏好逆转、兼容性原则、记忆价格、最后通牒博弈等)精心策划出来的。很多时候,我们就像是巴普洛夫实验中的那条小狗,学会了对空洞的价格信号猛流口水,却把真正的骨头抛诸脑后;我们对价格所代表的购买力缺乏足够重视,以至于陷入货币幻觉中成为提线木偶。因此在面对众多所谓的“优惠”(618、双11这种标榜着半价口号的活动真的是在歧视广大消费者没有一丁点数学常识吗?答案是是的),或是要买回一整屋子用不着的垃圾(某多多到处都是)的时候,三思而后行。书虽不长,干货满满,结合着《思考,快与慢》一起看,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