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氏女:监狱里女同性恋者的情感读书笔记 读后感(3)篇

看完了,看得很快,看得比较粗略,只能算浏览了一下,但张雨荷,邹今图以及监狱中的那些人,发生的那些事,还是给我留下较深印象。
说是”女同”的情感,或许只是叙事的一个角度,这本书,本质上,是在控诉十年浩劫造成人性的泯灭,政治运动给无辜百姓的带来的深重灾难。
作者将张雨荷放在”文革”那个狂热的时代背景中,以及邹今图一家解放前后经历的那些政治运动,其实是揭示了我国一段真实的历史。是从个体的感受经历变化来讲述这段曾经发生过的大事件,书中描写的澳门来大陆探亲的陈慧莲,临返回前,为定为”里通外国”的特务,投入监狱致死,诬陷她的却是其女儿。邹今图父亲,一个老实本分善良的药店业主,一个运动,就被剥夺成一无所有的所谓小干部,最终,又被”县长”随意一句话,定性为富农,还有留玖姜其丹,苏润葭等,发生在她们身上今天看似很荒诞,不可理喻的事情,但在当时就是如此,”文革”期间那种狂热,残酷,恐惧,无奈,人性扭曲是所有经历者都能切肤之疼的感受。从国家层面来说,是一场长达十年的劫难,对个人,家庭来说,更是一种无法抵御的巨大伤害。由于看得比较粗略,只能说,此书值得一读,尤其是想了解”文革”对个人,对家庭到底有那些伤害的年轻人。
邹氏女:监狱里女同性恋者的情感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2)篇这故事的标题占足了噱头。章诒和本人的经历确实是传奇的,以一部“禁书”名扬大陆。之前看过严歌苓的《白蛇》,也是类似的题材故事,不过对照下来,严尽管文辞极美,但还是落了下风,她过多的将细节放在情爱本身,好像两个人只是在文革背景下谈了个恋爱,连相识都是荒唐的女女扮男装,显得局气;而章诒和是试图去展现群像和时代本身的。但也只是相对而言。事实上,每个群像都似乎因笔劲不足而显得面目模糊,这并不是一句人性复杂可以糊弄过去的。
而这本书中的女同性恋者的感情也很难去定义。女性性格中侠气与刚硬的一面在危难之境地下被无限放大,“她总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简直一语道破天机。跌宕的人生起伏或许在剧情叙事中更能抓住读者眼球,但却弱化了她似乎要试图探讨的主题,即标题中“女同性恋者的感情”。她写起吃东西、心理的惶恐时洋洋洒洒活灵活现,但在对待这标题时反而畏手畏脚,我觉得她似乎自己都难以说服自己这种在狱中的感情是真实的爱情,而非因为过度缺爱与不合时宜的迷茫。也这也连带着冲毁了张雨荷本身自带的悲剧性与苦衷,多了戏剧化的成分夹杂。
邹氏女:监狱里女同性恋者的情感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3)篇无意中看到了这本书,并不是对同性恋好奇,因为我对此是包容的,而是对监狱感兴趣,不负所望,简短的小说向我呈现了在社会变革时期的情况,这加深了我对监狱发展史的理解。
对于,同性恋,她们各取所需,尤其是在监狱这种封闭环境中,最需要帮助时候出现的那个人是会让她感动铭记的,很多同性恋者并不把性行为看得那么重,她(他)们很注重情感,而这种情感便把ta们从朋友变成了恋人。
昨天和一朋友聊到同性恋,她说她高中朋友就是,现在她俩去了香港,从朋友圈秀恩爱可以看出她们父母并没有反对。这种家庭或许很少见,但却是有的。正如文中所说,我们不能理解的事情多是我们不知道的,因为我们还不能清楚地认识到同性恋,所以便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指责与谩骂,也许到若干年以后这些人也会默不作声也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