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制造:《欢乐颂》作者阿耐力作读书笔记(3)篇

这是三年前写的一篇小文章一部分,有这个好的作品来验证想法,是件很好的事情。看完这个,再看大江东去,浪淘尽,是龙的传人们自强不吸,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坚持。
以下观点可能不对,欢迎探讨。
(二)改开30年
1、一包一冲。包是包产到户,冲是乡镇企业一飞冲天。由于合作社必须有坚定的领路人、有认识自己权力与义务的有组织性和纪律性的社员,而三个“三分之一”(支持、反对、随大流)的客观存在,使得中国设计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定程度的释放了农民的积极性,涌现出了一批“万元户”,又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的灵活性、游击队性质,又导致了中小国企这样的正规军在运动战式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导致了下面马上要说到的中小国企改制。同期,由于资本积累快速化的需要,认为人口是负担,国家开始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并确定为国策。
2、一放一抓。放就是中小国企改制,抓就是分税制。由于乡镇企业在运动战中与中小国企的交锋,在贷款没有倾斜、市场规则还未形成系统的情况下,中小国企毫无还手之力,则中小国企改制提上议事日程。壮大的乡镇企业已经不再是游击队,而是正规军了,游击战法不适合,这时一些壮大的乡镇企业尝到了当初正规军式的中小国企的苦果,倒闭了。随之而来的是农民创业期的边际效益的减弱,激情慢慢衰退,化肥、机耕又面临着强势的对手,包产到户的自由与束缚的甜辣开始品尝,反过来制约着机械化厂的发展,拉低了食品安全,进一步导致了税收的征收难。由于有人劳动就会有价值,有价值就会有税收,所有基层的日子还可以过,而国家的税收分成少,导致国家层面的大事办不了。这样,分税制改革就提上了议事日程。分税制之后,国家有钱了,可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但地方上资金捉襟见肘,发展乏力。为寻求新的经济拉动点,找到了从外面进口原材料、国内加工以解决就业、出口到国外的发展模式,即下面所说的加入WTO。
3、一入两头。入就是加入WTO,两头就是原料来源和产品出路的两头在外。加入WTO,解决了中国当时经济的现实困境,解决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就业,现实意义十分重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就是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开始时是外包的打工仔;产业升级自己说了不算,没有系统的产业链;市场规则没有制定完善,竞争成本大;处理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时,牺牲了环境;两头在外的经济制约性大,上游可以制约,下游也可以制约,原料来源提价你没有话语权,产品销售地抵制你也没有什么反制力,如果双方共同作用,则中间加工的利润更加压缩。对于经济发展的血液——货币来说,一入两头还带来了大量外汇这个双刃剑,形成了盛世下的危机的落脚点和诱发点。同时,地方上的财政困境找到了经济发展之后自然而然形成的土地这个新的增长突破口,铸就了房地产的繁荣。
4、盛世下的危机。所谓盛世下的危机,就是当一个经济体一直以来被高速的发展来掩盖的社会矛盾,当发展速度回落时,就会显现出来,如果核心产业、金融、基建这几个5年、10年、30年的周期再重合的话,危机就会呈现出社会、经济、金融、银行、货币的大危机,属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颠覆性”危机中的一种,要十分费心费力、大胆小心的解决好。比较明显的就是外汇储备,斯密所说的“超过交换所需的金银不是财富”有一定的道理,当然,在现在这个全球化、美元是国际储备货币的背景下,留足一定量的美元储备很有必要,但太多了就是麻烦;为应对前几年的美元贬值,我国搞外汇储备多元化,但又成为诱发欧日的货币超发和贬值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句话,主动权不全在我手上;但没有绝对的坏事,主要看怎么转化,第四部分将讲到。
小结:为尽快地实现资本积累,补上所缺的经济发展的课,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后,之后的发展阶段就已经确定了,这种模式使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日千里,解决了劳动力转移问题,提高了群众收入,提升了国家的国际地位;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群众满意度边际下降、国家间利益矛盾纠结化、债务存量等问题,需要现代人解决。
二、十八大以来的经济现状
(一)调整与阵痛。这里的调整主要是包括一大一小、一少一多。简政放权之后的群众经济活力,属于小而多;大型国有企业的活力打造属于大而少。阵痛主要是此轮改革期间的经济发展速度的“新常态”下的一些新的压力。
(二)时间与空间。为使投资拉动型经济(有一部分债务驱动)向内需自我发展型经济转变,以前积累的一些矛盾需要时间化解,在此时间内,要形成新的增量以补足以前的欠账并有盈余;空间上既是要有国家战略向西发展的改变,也有形成以国内市场循环为主的国内市场的改变。
(三)陆权与海权。主要是我国通过“一路一带”,完成亚欧大陆的路上交通线建设,使得亚欧大陆的能源、技术、市场、人才形成互通式整合,打破500年海权时代形成的几个要点的束缚,从而使国际市场交换更加便捷,使得市场要素价格下降,使得美国等海权国家回到互惠互利的正确市场交换模式的路上来。当然,陆权建立起来了,长期来看,更有利于海权的平衡发展,两条腿走路让世界变的更好。当然,这个里面涉及宗教冲突、地缘政治、世仇、既得利益国家的放权难、发展中国家的赶超能力不足、敌对国家的蓄意挑拨等事情,不可能一帆风顺,会是矛盾不断、冲突不息的波浪式向前发展的模式,主要的是交通网线上的群众的通过切身认识,来明白自己的权益,有能力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发展道路。如果在20世纪完成这项工作,时间要以百年计;但在21世纪,在互联网时代,在西方的债务式经济发展模式陷入死胡同的时代,只要不出原则错误,建成速度应当惊人。至于宗教冲突之类的,套用19世纪时欧洲打得热火朝天、同盟与敌对分分合合似过家家时,“只要经济一有好转,关于战争是在一个星期之后还是在一天之后发生的预测,都会烟消云散。”宗教、地缘、世仇等等,都是在掩盖剥削、不平等的事实,将民众为自身解放而斗争这一根本任务扯远。
(四)规则与樊笼。WTO、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等,都是西方主导下的规则,一味的信守别人主导下的规则,会慢慢演变成樊笼。而我国现在提出的亚投行是在希望自己主导游戏规则。当然,和上面所说的“一路一带”一样,此规则的提出和建立,必将困难重重,难题处处,德法英澳的申请、美日韩的松口,都得两方面的来看。核心原则要确定并坚守,如果是立足亚洲,辐射欧洲,就要确定中心和重心,不要被忽悠。同时,要高度重视网络上的话语权。
小结:改开30年,中国已完成了资本积累,现在面临的是过去30年形成的经济惯性,如何实现经济腾飞之初设定的“有钱再出发”的目标,打破惯性中与经济转型不适应的事情,尽力将转型的代价压到最低,如何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坚持住中国共产党的原则,向既定目标曲折前进,都是需要时间和资本的,而时间有限,资本在消耗。
三、过渡、调整期的经济发展总趋势
有鉴于此,目前时期是个过渡、调整期,此时期内的经济发展总趋势应当是:在维护社会总体稳定的基础上,
(一)粮食安全战略。“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无论是斯密、还是李斯特,基本上所有的经济学家都强调主粮的自我保障,这是一种国家战略,是国家保障自我主动权的最基本的保障。目前,大城市病对应的是乡村的人员流失,导致大城市撑死、农村饿死,而马克思指出的共产主义的第一任务是“消除城乡对立”。为此,在实施粮食安全战略时,借助互联网、普法维权意识的深入,农民可以自发的选择各种合作之路;同时,按相同时间的单位面积劳动量,合法确定粮食与住房的价格比例关系,确定粮食价格涨价的时间表,可以解决农民致富、工农合理配置、农村劳动力就业等多重问题。
(二)污染防控产业化。污染防控靠对企业加压、罚款是不现实的,效果是不太可能好的。这是因为:一是企业没有投入的意愿(治污对企业没有效益产出);二是硬压着投入,则在国内的产品价格上涨,在国外产品失去竞争力或者利润下降;三是行政成本太高。按照“效益归谁,谁投入”的原则,治污的效益归全民共享,则属于公益事业,应由政府组织、经营和管理。在此,政府不应将其看做增加了一个开支的项目,而是增加了产业升级、人才培养、扩大就业的整个新的产业链。至于资金是由地方出、还是由中央财政补助地方并让地方有工作积极性,则是具体的技术问题。
(三)金融、实业共存。目前,整个西方发达国家所有的经济问题的根源在于债务驱动导致的寅吃卯粮,使得金融的目的在于钱生钱、来快钱,而不是促进实业的脚踏实地的发展、细水长流。中国也存在的一定程度上的货币血液主要流向房地产和股市两部位、使这部位血压增高,而导致其他地方供血不足的现象。解决之道在于定义好国家命脉型大型国企、促进国计民生的小企业与金融部门的关系,使得货币血液在各器官之间有序循环、制作、代谢,而不是人为的导致各种浮肿病和贫血症。金融上求稳,确定好自己的能量辐射带,实现集中力量;同时,附带作用是配合着消耗掉钢铁、水泥等过剩产业,既打造起中国西部乃至中亚的基础设施,又实现了过剩产业的合理布局。
(四)防止外部向我国输出经济危机。西方发达国家现在的经济问题是其经济发展模式选择的自发性的不可避免的经济危机,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要着力防止他们通过金融、货币贬值等输出危机,也要做好应对极端条件下,个别国家主动或被当枪使的挑起局部地区战争的风险,确保我方打则必胜,打则打对方打残。
艰难的制造:《欢乐颂》作者阿耐力作读书笔记 第(2)篇本书从作者亲身经历出发,以编年体的形式详尽还原了十年来一批典型民企从起家、生存到发展的全过程。
知道阿耐是因为欢乐颂,看的是电视版的。阿耐,又名ane,女,1990年弃政从商,现为浙江某著名民营企业高管,著名财经作家。和其他名人不一样的是,她没有头像,就是说没人知道她长什么样。你能看到的只是她的文字。或者她认识的人没有人知道她是阿耐,显然这是一个笔名。这就激起了读者的好奇心,更想看她的作品。于是找来了这本《民企江湖》,看完才发现,还有一个前传《大江东去》。《民企江湖》很好看,我几乎是一有空就看,晚上也常常为此熬到半夜三更。好久没看到这么好看的小说了。但现在问题来了,我已经指导了主人公们的命运,是否还值得回头去看前传《大江东去》?我已经把书放在了书架上,又是一步大部头,我怕一打开又陷进去。
作者一定是财经高手,才能将这些枯燥的财经案例写得得心应手,还引人入胜。中国制造要怎样才能转换成中国创造,确实需要很多热爱制造业的年轻人投身其中,并能够耐得住寂寞。而不是追求急功近利。但这种寂寞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君不见财经企业吸引走了多少高材生,又有多少人能潜心专研,少求甚至不求回报,而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有多少人视质量为生命,而不是一有机会就偷工减料,只想着走捷径?看看身边的人和事,答案读者自己就可以得出。
遇见一本好书就像遇见一位导师,遇见一位朋友,他带给了知识和智慧,带给你难得的体验,期待下一次的遇见。
艰难的制造:《欢乐颂》作者阿耐力作读书笔记 第(3)篇延续了前作的精彩,
抒发了本作的情怀,
激起了续作的期待。
艰难的制造,不止钱财;
宝贵的创造,苦尽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