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 读书笔记(3)篇

关于日本,你会想到什么?等级森严vs武士道?温柔的日语vs太平洋战争的残暴行径?缤纷的樱花?岛国动作片?这些都是日本,又不全是日本。
就像本书的名字,菊与刀。美丽的菊花,和杀人嗜血的军刀。
这样一个在我们眼里,在西方人眼里完全矛盾的民族,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的?
所有的矛盾,统一于日本独特的文化中,就不矛盾了。
日本精神的核心,在于适合自己所在的位置;懂得感恩,承担自己应得的义理。
因而,在不同的圈子需要按照不同的规则去行事。因而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女性对男性,要不要表示足够的尊敬,这是在偿还他们的恩情。一个人受了别人的恩情一定要报答的,比如长辈对远方亲戚的照抚,也是在偿还共同祖先的恩情。如果不能偿还恩情,承担义理,这个人就会被人瞧不起,所以日本人又被各种义理所累,当矛盾的义理难以两全时,他们可能会选择自杀,如武士道精神所传达的那般,剖腹自尽,达到人格上的完美。但是这一切又不能超越对天皇的忠诚,所以日本军人在天皇的命令下(但实际上是军国主义分子的伪造的命令)在战场上视死如归,却又在天皇的命令下即刻投降,这一切都是出于偿还天皇的恩情。
因而日本人是极其爱惜自己的名声的,绝对不能承受精神上的污点,因而复仇也是日本文学中最常见的主题之一。他们在失败诋毁和排斥面前非常的脆弱,内心很容易受到困扰。从而形成了日本文化特有,单纯简单的厌倦苦闷,就像在一战二战之后以及近代,在日本年轻人中弥漫的情绪那样(参考太宰治《人间失格》)。因为他们随着时代的变化,敏感脆弱产生的内疚不会再轻易向人复仇来得到心灵的救赎,而是更倾向于自我内心的惩戒,从而逐渐形成对一切的沮丧。
日本人对善恶并不纠结,肉欲和心灵修养也不完全对立,因而他们在家庭生活和工作中极端恪尽职守,在无关工作的时候就可以放浪形骸,眠花问柳,对性娱乐相对比较开放。
所有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日本特有的文化和历史造就的人群性格,它深深地烙印在每个日本人心中,尽管每个人身上表现的不同,都有相似的痕迹,也深刻地影响着日本的社会文化和发展进程。
这本书实在是研究日本人类学和社会心理学非常非常非常优秀的著作,要了解日本,必读此书。
菊与刀 读书笔记 第(2)篇对于日本文化和大和民族有浓厚兴趣的人打开这本菊与刀后感到有些失望。这本书时间性极强,主要针对论述的是日本当时人与社会精神与文化。而现在不得不说,日本变了,较二战后的战败国变了很多。两国的恩怨,不需要我们过多评论。一场东京审判早已将这个国家的错误画骨画皮。追溯至16世纪丰臣秀吉领导的叛乱已经让亚洲乃至世界看到了这个弹丸之国的强大野心。关于那场侵略也许用什么语言都无法阐述我们作为中国人的愤怒,但正在和平年代的中国人除了勿忘历史更重要的是要强大自己。21世纪的种种辱华与20世纪的侵华有何不同?为什么被看不起?为什么被侮辱?为什么受人欺凌。因为这个国家仍然不够强大,因为这个国家依旧软弱无能,这个国家的种种行为与表现让别国厌恶。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娱乐至上、贫富差距......中国人开始为后世子孙谋万世之全的那一天才是中国真正强大的那一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菊与刀 读书笔记 第(3)篇在大学的美学课上,就听同班的一个漂亮菇凉说起这本书,她那时说的是:要想了解日本的文化,就看《菊与刀》。
整部作品里,最喜欢的就是他们观念里的“至死而后生”“至诚”。如若是我的周围,把一切情况想到最糟糕,那么极有可能会被人说:“哎呀,你太悲观了,这么悲观干嘛”。以前我也有这样的想法,觉得人应该乐观一些,生活里才会有更多的热情。不知是在何种情况下,想法有了改变,总是对一件事抱有断断续续的希望,那样挺累,还不如直截了当的想坏点,来得痛快,思想包袱也可以减轻些。对于作者所说的日本人的至诚,我想,这一辈子真的不可能了,唯有半夜思绪的另一个我才是至诚。
虽然日本与我们国家有着世世代代都抹不去的血史,但就像作者说的那样,也存在着很多需要肯定的方面。
即便是与自己的文化不能相容的伦理体系也存在着很多需要肯定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