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读书笔记(3)篇

人生忧患识字始,此时无知胜有知
510个笔记,15个小时,这是今年读的最长时间的一本书了。有点艰辛,因为这是我所不熟悉的领域,经济术语、逻辑术语较多如钟形曲线、叙述谬误等等,也因为作者的叙述方式,层次不算清晰,甚至有些内容迂回反复,更可能还是因为翻译得不算好,词不达意、长句繁复及不精准也会造成阅读的困难和理解的偏差。
起初翻阅这本书以为这是一本经济学方面的书,但随着阅读的深入(尽管阅读体验并不佳),渐渐地我反而觉得这是一部关于认知论和方法论的书(尽管可能更适用于经济社会领域)。作者在这里用“黑天鹅”一词概指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作者强调这个世界是由一系列突变事件驱动的,根本没有所谓的规律可循。事实上光这一点就足以颠覆我们从小学习政治、哲学的基本认知,更深刻地是也许还颠覆了所有学科学习的认知前提,探寻知识的奥秘、寻求万物的规律。
作者论述了罕见事件发生的频率不能通过经验观察来预测,原因是它们太罕见了,事件越罕见,我们对其作用的了解也越少。然而往往是这些罕见的事件真正促使了重大的变故。从历史的层面举例了“沉默的证据”,从社会经济的层面举例了“火鸡怪圈”。尽管没有举例自然科学方面,但不难发现这一观点同样适用。譬如关于宇宙,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到宇宙大爆炸。我们所看到所知道的并不一定是全部。历史把黑天鹅现象隐藏起来,使我们对这些事件发生的概率产生错误的观念:沉默的证据和习惯的思维造成的认知扭曲,掩藏了事件的随机性,尤其是黑天鹅类型事件的随机性。
黑天鹅并不只是关于某些事件的发生本身,还关系到事件的深度与结果。历史是存在一种逻辑的,事物在矛盾或对立中发展,使得人类进入更高形式的社会。而人类更像是一台巨大的回头看机器,我们采用各种推断和归纳的方法试图掌握世界的发展规律,但一旦分类分界被绝对化,人们便无法修改这一分类和分界并忽略了不同范畴之间的模糊缓冲地带,而一旦人们因循守旧地继续用这些既有的方法去看待事物,观点的多样性便会大大降低,进而得出趋于相同的观点。换句话说,信息越具有随机性,事物就越复杂,因而越难以概括。越概括让事物越有条理,随机性就越低。正是这些既有的思维方法直接人为地降低了事物原本的复杂性,也正是我们的简化行为使我们以为世界的随机性比实际上小。而复杂性才是黑天鹅的根本属性。因此,我们对周围世界的任何简化都可能产生爆炸性后果,成为黑天鹅事件的发生器,因为没能充分考虑不确定性的来源,使我们错误地理解世界的构成。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某种经验在过去一直起作用,直到它出乎意料地不再起作用。事实上,我们从过去体验中获得的知识实际上顶多是无关痛痒或虚假的知识,甚至是危险的误导。错误地把对过去的一次天真观察当成某种确定的东西或者代表未来的东西,是我们无法把握黑天鹅现象的唯一原因。所以说,黑天鹅现象其是笨人的问题。换句话说,它与我们的预期有关。
因而,有个原则:不要关注可能性,而要关注结果。当你知道的越多,就应更清楚自己不知道的会更多!苏格拉底说,唯一真正的知识是知道自己的无知。因而作者告诫人们,无所作为较之做存在潜在危险的事情要好得多。或许从中悟到了老子无为而治的境界了吧,但无为而治亦非真的无为,而是把精力放在作准备而不是预测上,尊重时间和非说明性知识,避免刻意的优化(优化免不了自欺欺人),学会适应并喜欢冗余(冗余会让你偶遇机会),减少甚至避免那些低可能性盈利的预测。要在小事上当傻瓜,而在大事上做聪明人。要努力让意外进入你的生活,把生活中美好的偶遇最大化,抓住一切机会,或者任何像机会的东西,让正面的黑天鹅来引领自己的生活。一个人博览群书表明他在思想上是真正具有好奇心的,说明他具有开放的思维并且渴望探寻其他人的思想,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对自己的知识不满意,而这种不满意是避免你成为5分钟经理或者过度专业化的无聊学者的绝佳防护墙。
读完此书,真是觉得人生忧患识字始,此时无知胜有知。该收拾起那些自以为是的小聪明,继续读书,各种各样的书!
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读书笔记 第(2)篇这本书说实话,我没怎么看懂,不知是翻译的问题,还是里面的专有名词太多,可能我对这些专有名词不太敏感。某些句子读起来根本不能畅通!其中有一点是不要忽略稀有事件,要考虑极端斯坦,大力批判高斯的钟形曲线。复制了文中的比较理解的一段作为总结:n把塔勒布和巴菲特的共同经验总结成应对黑天鹅事件的5个基本原则:n1.不要预测。黑天鹅何时发生根本无法预测,能够预测出来的意外就不是意外。对于不可预测的事情作出错误的预测而采取错误的行动,只会犯下更大的错误。2.谨慎预防。我们不能预测灾难,却可以预防灾难。必须最谨慎地分析最极端黑天鹅事件发生的破坏性,并作最充分的预防,这是决定生死成败的大事。3.危中取机。老子5000年前早已说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黑天鹅事件是危机,但危中有机,危后出机。最大的危机会出现最大的暴跌,也就会形成最好的投资良机。你应该像巴菲特在金融危机中一样,别人死了,我还活着,而且枪里装满了子弹!n4.最重要的一点是,保持充足冗余。通俗地说,就是凡事留有非常充分的余地,目的只有一个,以防万一,就是预防百年一遇甚至万年一遇的黑天鹅灾难性事件发生。如果中国铁道部早一点读到《黑天鹅》,“7·23”高铁追尾事故可能就不会发生。现在铁道部把高铁速度降下来,目的只有一个:保留足够的安全性冗余,以防万一。对于投资者来说,塔勒布说的冗余特指现金:“冗余(特指床垫下藏着的储蓄和现金)与债务是相对的。心理学家们告诉我们,致富并不能带来幸福——如果你花掉自己的积蓄的话。然而,如果你将金钱藏在床垫下面,那么你便拥有了针对黑天鹅更有利的抵御能力。”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8年初,巴菲特公司账上拥有443亿美元的现金资产,加上留存的2007年度营业利润170亿美元,累计现金冗余超过600亿美元,占公司净资产的一半。5.不要负债。塔勒布说:“有一条是对于个人和机构非常重要的戒律:我们可以降低经济生活中90%的黑天鹅风险……我们所做的只是取消投机性的债务。”巴菲特极度厌恶风险,负债率很低,2010年他在致股东的信中特别强调了债务的风险:“任何一系列有利的数据,不管这些数据多么令人心动,只要乘以零,都会灰飞烟灭。历史告诉我们,即使是非常聪明的人,运用财务杠杆产生的结果经常是零。
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读书笔记 第(3)篇因为这本书,“黑天鹅”已经成了一个很常用的词了。虽然我们人事“黑天鹅”是因为这本书,但本书中的“黑天鹅”和我们理解的还不完全一样。
本书主要讲的是极端事件,也就是书中说的极端斯坦。它虽然极端,但广泛存在。这些极端事件都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它们虽然发生次数少,但几乎所现象都是少数几次极端事件造成的,至少是起到了重大影响。而人们却无法预测这些极端时间的发生。
看完这本书又看到了一本叫做《自上而下:万物进化简史》的书,讲的是所有的现象都是逐渐演化而来。两本书看似观点对立,但实际并不矛盾。后者主要观点是,从基因到文化再到技术等都不是主动设计出来的,而是像生物进化一样逐渐演变的。
虽然讲的不是一回事,但两本书放在一起看还是挺有意思的。